浙江民建
2023年6期
专题专栏
《浙江民建》
2023年6期
我的位置:主页  > 2023年6期
胡勇:做脊柱健康的“守门人”
发布时间:2024-01-31 09:34:19
  |  
作者: 陈洁晶

        会员名片:胡勇,浙江省政协委员、宁波市政协委员,民建宁波市委会委员,宁波市第六医院脊柱外科专家、宁波市医学会骨科分会主任委员、宁波大学医学院研究生导师。


      二十余年的从医生涯,胡勇始终奋斗在脊柱外科临床诊疗和应用研究教学一线,先后帮助千余名患者重拾健康,他用精湛的医术、创新的研究、生动的公益实践诠释着医者仁心,赢得了患者与同行的广泛赞誉。


                       把医疗科研抓在手中:走在创新前沿


        脊柱由26块椎骨组成,它上端承托颅骨,下联髋骨,由颈、胸、腰、骶、尾五段组成,承担着支持躯干、保护内脏、保护脊髓和支配躯体运动等重要作用。在脊柱外科领域,上颈椎手术因颈脊髓和颅脑的联系十分紧密,而颈脊髓是人体中枢神经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发生损伤就会造成瘫痪的严重后果。手术风险大、难度高,被公认为医生的“手术禁区”。然而,就是这样一类手术,它的关键技术长期只被欧美等少数发达国家所掌握,“在国内主流的手术方案设计中,对因由外伤、肿瘤、先天性疾病而造成的上颈椎关节不稳定,通常采用打钉子固定融合的方法,虽然这在稳定性方面能有足够的保证,但因为患者关节被完全钉住,脖颈回转幅度受到极大的限制,对康复后的生活造成比较大的影响。”胡勇介绍道。


        近些年,随着国内材料学、精密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给新型医疗器械的研制提供广阔的土壤。他充分认识到,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可以将工程学的方法和技术应用于医学领域中,切实帮助患者康复。


        为了攻克这项“卡脖子”的技术难题,胡勇带领团队常年奔波在病房、手术室、实验室“三点一线”。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和积累的实验数据,胡勇团队与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宁波大学机械学院等单位一起开展了技术攻关。研制、试产、到临床前期试验,他一次又一次地调整优化设计,把几乎自己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扑在器械研制上,每一项调整短则半年、长则数年,同事们对他又敬佩又感叹,打趣他是“假期绝缘体”。


        2018年,胡勇团队完成了国内首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仿生人工寰齿关节和齿状突螺钉钢板内固定重建技术的攻关。“这项仿生诊疗技术能够在稳定头颈支撑的同时,为患者最大限度保留头颈活动空间,让患者的实现头部左右回转的活动功能。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手术能够在家门口做,对患者的术后恢复和随诊有很大的好处。”胡勇高兴地说道。


        作为项目的第一负责人,这项技术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等诸多奖项和专利。面对荣誉,他总是很淡然,“让我们的病人获得更先进的治疗,在细分领域里推动国内诊疗水平的提升,是我从医生涯的理想。”


                          把患者小事落在地上:绿色通道映人心


        宁波素有杨梅之乡的美称,每到杨梅时节,梅农便开始了紧张的采摘工作。细心的胡勇观察到,每到6月,因为高处坠落前来医院就诊的患者特别多。许多的梅农,作为家庭经济的支柱,一旦无法起身,整个家庭将面临经济困难。“外伤性坠落,容易引发全身多处骨折、脑出血,甚至面临瘫痪的风险”考虑到这些情况,他迅速和院方建议,开辟绿色通道,第一时间完成手术,守护梅农“钱袋子”。


        与此同时,胡勇提出针对高龄老人、低龄儿童等重点人群,开辟不同类别的“绿色通道”,从急诊接诊、办理入院、完成各项检查、术前评估,会诊等环节统筹安排在12至24小时内完成,在24至48小时内完成手术,从而降低患者神经功能并发症的发生。


        对生活予以细致观察,对患者给予春风般的守护。胡勇用心感受患者的之痛,为其纾难解困,彰显了医务工作者的温度与热度。


                               把政协事业放在心上:小哨点守护大健康


        2023年,浙江省政府将“为300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开展正脊筛查”列入年度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一场惠及全省中小学学生的“正脊行动”火热开展起来。这场行动的背后,是胡勇的一个温暖提案。


        作为脊柱外科专家,胡勇在日常接诊过程中遇到很多家长诉苦:“胡主任啊,你看看,书还没读几天,肩膀已经斜了一大半了,走路起来肩膀一个高一个低,这可怎么办呀!”面对繁重的课业压力,长期不良的坐姿睡姿令许多青少年儿童出现了双肩不等高,胸廓不对称,长期弯腰驼背等问题,长此以往,会引起背部外观畸形,严重的会对呼吸、消化、血液循环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排,胡勇了解到,此前脊柱侧弯早期筛查尚未纳入中国儿童青少年健康体检常规检查项目,从事脊柱侧弯筛查的专业机构、医生数量较少,而媒体的报道也是碎片化、零散化,家长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往往错过保守治疗的黄金时期。


        “单纯的治疗并没有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应当推动健康关口前移,从上游入手建好‘哨口’、完成‘筑坝’工作。”一股使命感、责任感涌上心头。2022年胡勇在剖析总结临床案例的基础上,将一份“为300万名义务教育段学生开展正脊筛查”的提案提交至省政协。不久,浙江省率先开展青少年正脊筛查试点工作。


       “下一步应加速建立相关信息平台和家长-教师-医务人员共同参与的三级干预治疗网络。”存爱国为民之心、怀建国为民之才,协商履职、建言发声,胡勇“一直在路上”。


                            把社会责任扛在肩上:“医”路“黔”行释仁心


        坚守初心把所学反哺社会,积极投入到公益事业上,胡勇把民建人倾情回报社会、服务家国的责任牢牢扛在肩上。自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开展以来,宁波市第六医院与黔西南州人民医院深入推动两地卫生健康协作。胡勇开启了奔赴黔西南州进行医疗帮扶工作的公益之路。、



        黔西南州素有“西南屏障”之称,许多患者无法走出山区就医。胡勇带领医疗团队来此开展脊柱健康筛查工作,前来义诊的群众络绎不绝。胡勇团队对每一位前来义诊的群众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并耐心细致的解答咨询并逐一做出健康指导。针对先天性和特发性脊柱侧弯、脊柱结核等疾病给出合理化的治疗方案及意见建议。胡勇也不忘将先进医学理念和技术带到当地医院。他多次走进当地医院的脊柱关节外科,与医护人员就脊柱方面疾病微创治疗手段进行了研讨交流,并对疑难杂症案例进行分析指导,为科室年轻医生做了全面的诊疗讲解。


        “很感谢胡勇博士的团队来到黔西南,在手术室里我近距离地观察到颈椎ACDF和腰椎Tlif手术的精细操作,受益匪浅。”现场参加手术的医生激动地说。


        胡勇用实际行动诠释“坚持为国履责,为民尽责”的情怀。2020年起,他利用休息时间,持续前往黔西南州开展义诊及帮扶工作,让更多的患者“挺直脊梁”。


(作者系民建宁波市鄞州区六支部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