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2009年6期
专题专栏
《浙江民建》
2009年6期
我的位置:主页  > 2009年6期
谁持彩练当空舞
———浙江好运来集团打造生态纺织、引领丝绸革命
发布时间:2010-01-28 09:56:32
  |  
作者:

    5000多年前,从嫘祖首先发明用蚕丝织布始,悠悠几千载,中国的丝绸衣被天下,成为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符号,一个文化基因。史籍载,越地“历来重农桑、事机织,以此为生。”会稽郡有“丝绵衣帛之饶,覆衣天下”之美誉。从战国时期的帛,到隋代的耀花绫,唐代的越罗、越绫,乃至五代十国的越绢,宋代的尼罗、寺绫,均是向朝廷进贡的名品。从古代的家庭作坊到如今的现代化企业,从“缫车之声,连甍相闻”到电子提花织机,从纱、绫、缯、帛到真丝领带、真丝家纺,人们从未停止过对丝绸的探索和改革。
    而今,古代越绫的“妙著天下”正由绍兴民建会员企业浙江好运来集团谱写着新的辉煌。浙江好运来集团自1989年由民建会员胡士良从其前身“嵊州市华丽服装领带有限公司”白手起家开始,就和丝绸结下不解之缘。风雨十几载,随着不断技改创新,不断研究开发新产品,使丝绸这一传统产品焕发新的魅力。
    围绕“丝”这个命题展开的种种思考,如胡士良所言,就是企业不断为“丝”而“思”,进而“解结”的过程。他说:“所谓办企业,其实就是一个不断解结的过程,一个结解开了,又一个摆在你面前,等待你想方设法去解开;眼前的结解开了,又冒出一个新结……所以,回顾十多年的创业历程,其实也没有多大的惊涛骇浪,仅仅是在解一个接一个的结。”那么,作为嵊州市2008年“杰出企业家”,见惯了商海风云的胡士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狂澜下的出口市场萎缩、价格下降,面对传统丝绸业的困境,又是怎样“解结”的呢?他又是怎样掀起一场丝绸革命的呢?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丝织行业的生产设备及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特别是无梭织机与计算机、传感技术和变频调速等现代化尖端科技的结合,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外表沉静内敛的胡士良,不仅有慎密内省的睿智,也有大刀阔斧的魄力和孜孜以求的坚韧。他敏锐地意识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企业要发展,技改是关键,必须不断改良生产设备和技术,实现生产的现代化,创造高品质产品。从2001年起,公司在新型设备方面的投入已超过1亿元人民币,分阶段从意大利引进了国际上最先进的电脑真丝提花织机,并配置了国内最先进的电子染整机、牵引机、定型机等一系列真丝面料加工设备。与此同时,在工业园区,占地约140亩的现代化新厂区也竣工落成,使公司拥有100台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电子提花宽幅织机和丝线染色丝绸印花生产线,成为国内服饰领带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被中国服装协会评为2008年服装行业“产品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和“销售利润率”百强企业。
    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肆虐,纺织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胡士良却在危机中看到了机遇。好运来进行了有效的战略调整,果断出招,加快设备更新换代,发展生态纺织,提升产品档次,实现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巩固行业领先地位。2009年,公司总投资1.45亿元,扩展厂房7万平方米,淘汰部分落后的生产设备,购置先进的真丝改性和高档智能提花织造关键设备289台套,计划实现年产500吨功能性(改性)真丝与高档丝绸织物的生产能力。 
                          海纳百川 汇聚人才
    身为好运来集团董事长的胡士良,对企业技术改造有其独特的见解,他认为技改不仅是先进设备的投入,也包括人才的开发培养、员工素质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好运来把人才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胡士良求贤若渴的情怀和礼贤下士的态度至今仍令公司许多高管难以忘怀,总经理杨育杰对此就有深切的体会。浙大科技园第一次见面,两人相谈甚欢,胡士良第二天就邀请杨育杰商谈,在饭桌上就开诚布公邀请杨育杰加盟。当时杨育杰深感唐突,但最后“精诚所致,金石为开”,“我被感动了,还有公司的发展目标也吸引了我。”杨育杰如是说。他放弃了杭城优越的工作来到嵊州,做了好运来的职业经理,令胡士良如虎添翼。
    为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胡士良摒弃非理性的家族式管理,实行股份制。采用市场化选人和用人机制,以人为本、举贤任能、充分授权;建立尊重个人、以发展留人、以待遇留人、以文化留人的留人机制。大批外来人才“有凤来仪”,进入管理高层。
    好运来公司不仅注重招贤纳士,更重视提升人才的素质,用好人才,努力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注重学习的胡士良不仅利用一切机会替自己充电:在清华读MBA和高级厂长经理研修班,到杭州参加复旦大学组织的管理知识培训,在澳门大学攻读工商管理硕士,更是注重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他把“学习、勤俭、诚信、质量、精细、创新”十二字作为企业文化的精髓。公司建有以总经理为组长,党支部书记和工会主席为副组长的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形成“三位一体”的企业文化建设平台。富有亲和力、凝聚力、感召力的阳光管理理念,完善的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使好运来拥有优良的人才成长环境、开阔的事业发展空间、有效的人本激励机制,公司内部机构和制度日趋健全,管理日趋规范,为公司加快技改,开发新一代产品创造了条件。
                         修身立德业 人文拓品牌
    胡士良认为,产品同质化的年代,平庸的产品永远无法取得消费者长久的认同,加强品牌的文化诉求,提高产品附加值,才能形成品牌影响力。
    千丝万缕的蚕丝编织着瑰丽的丝织品,也编织着胡士良的经纬人生。企业的发展如同人生的修炼,修炼到几重便有几重的了悟和境界。没有一种清醒的固守和认知,也就没有开拓和创新。“我这人也没其他的嗜好,既不会打牌,又不喜烟酒,剩下的也只有看书了”。沉静的个性使胡士良少了诸多商人的浮华,凸显出一种儒雅的气质。不善交际使他省却了许多推杯换盏的应酬,多了潜心思索的时间。
    “好运来”牌领带是浙江名牌,“好运来”是浙江省著名商标。有人说,品牌的核心会透露出一种深层次的人文关怀,创造性地体现在优质的产品与完善的服务体系当中,并赋予产品更加完美、丰富的功能,增加产品的科技与文化附加值,这就是好运来公司所实施的品牌战略的内涵,也是公司在打造自主品牌过程中一以贯之的理念。
    翻阅好运来制作精良、印刷精美的宣传册时,会发现一条条时尚雅致的领带边,配着这样的文字:
    “你不知道人生是否真有定数,但你相信,人生一定会有成功/机遇和好运,就如秋日午后的一缕清风,专心去品味吧/你可以感知她的微笑和呢喃,就在身边,静静地看你走过/好运来,写在成功边缘的专注。
    给自己一点时间/可以是漫长旅程出发的前夜,也可以只是一个平常的周末黄昏/给自己一点心灵与自然对笑的时间,给自己一点领悟人生的时间/手握灵珠,心开天簌,真知无印,大道无痕/睿智之光伴随好运来。
选择好运来,好运自然来。……”
    清隽的文字折射出暖暖的温情,充满禅机理趣的语言给人以灵犀一点的通透。这不仅仅是一条领带,也是人身的点缀,是人生的启迪,是人性的光辉。有时它是搏击人生的自信之本,有时它是吹散心头阴霾的春日熏风,有时它是拨开迷雾的灵光乍现……而这一切,皆由“好运来”产品而传递给消费者,也体现了品牌设计者的人文关怀理念。
                            生态纺织 妙著天下
    好运来公司始终把产品创新作为生存发展之本。公司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在产业深度上下功夫,不断开发新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近年来,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态纺织新品,取得丝绸业的革命性突破。
    如今,具有绿色、环保、抗菌、防皱等特点的功能性生态真丝产品,已成为全球消费时尚,市场前景广阔,开发此类高档生态纺织品是应对绿色壁垒、扩大国际市场份额的最佳途径之一,是国内纺织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好运来公司高水平的技术开发队伍经过长期研究,攻克了天然丝改性世界难题,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性(改性)真丝工艺技术”,被授予“国家重点新产品”称号,获中国纺织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
    真丝改性抗菌技术是在真丝抗菌技术上的重大革命性突破,对大肠杆菌和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性完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抑菌率达95%以上。真丝改性增重技术则是在提高原料制成率上的重大革命性突破。这两项技术都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并被受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丝绸染整专家、东华大学教授周翔为主任的鉴定委员会认为:“功能性(改性)增重真丝技术,创新性地采用生物、化学技术,运用经水解的蛋白质和多官能团交联剂对真丝纤维进行特殊处理,有效地改善了真丝制品易褪色、易缩易皱等缺点,平挺度、吸湿性能明显提高,色牢度有所改善,抑菌效果突出。所用助剂和加工工艺不含有甲醛和有毒芳香胺等有毒物质,符合环保要求。该项成果的工艺技术和综合水平为国内领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丝绸业的一次革命性突破。”
    根据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纺织工业技术进步与技术改造投资方向(2009—2011年)》中的“丝绸行业———差别化、功能性纤维及高档丝绸面料”的要求,好运来公司立足现有主业,加快产品结构优化升级,正在加快建设“年产500吨功能性(改性)真丝与高档丝绸织物技改”项目。该项目土建工程已于2009年5月破土动工,至今已投入约800万元。计划建设工期两年,投资回收期约四年。投产后,将新增产值约2.8亿元,利润约1900万元,税收约2000万元。
    “盛衰之机,虽关气运,而有心者,必责诸人谋。”丝绸的生产与贸易,几乎与中国文明本身一样古老。在与中国传统文明和文化相联系的物产中,丝绸也许是最具代表性的。正是因为有许多象胡士良一样的企业家以丝绸为业,殚精竭虑,实现着自己的人生理想,也正是因为有诸多“好运来”这样的企业,继往开来,掀开丝绸业发展的崭新篇章,中华丝绸才得以再一次站在世界纺织业巅峰,续写中国民族工业的辉煌。(陈 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