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添活力 履职显风采
记建德市寿昌支部
发布时间:2010-01-28 09:57:56
|
作者:
基层支部如何发挥参政党职能和作用,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一直是困扰基层组织建设的问题。近年来,民建建德市寿昌支部在创新支部活动形式,增添支部活力,打造特色支部方面作了积极探索,增强了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参政议政、社会服务取得显著成效,2008年被评为民建浙江省先进基层组织和杭州市先进支部。
四项创新举措增添支部活力
1.营造“会员之家”,建设学习型支部
寿昌支部是浙西的老支部,会员居住分散,来自多个工作单位,会员活动没有固定场所,不利于组织活动的正常开展,支部活动以往长期处于相对松散的状态。2006年,新一届支委会通过研究,决定采取措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支部自筹经费租用办公室,在镇上建立了民建活动室———“会员之家”,聘请老会员为专职工作人员,为会员开展学习和参政议政活动提供了固定场所,使会员有了一个和谐温馨的家。与此同时,支部逐步建立了双月学习活动制度、会员议政日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每逢规定的学习日(双月的第一个星期日),会员来到活动室参加学习活动,保证了活动能按计划开展,结束了组织活动长期松散不固定的状况。支部订了相关报刊杂志,供会员阅读,会员的学习风气与日俱增,学习型支部逐步形成。平常会员有困难,或有社情民意信息,随时可到支部活动室反映,支部会及时给予处理,保证了信息畅通。支部班子经常到活动室研究部署工作,组织开展“议政日”活动,日常会务也能及时处理。会员们高兴地说:“现在才真正有了第二个‘家’。”通过营造“会员之家”,支部凝聚力大幅提升,为履行职能发挥作用打下了基础。
2.有效融入地方党政工作大局,不断增强参政能力
新一届支委会领导经常主动向寿昌镇党政领导汇报工作、沟通交流、交心谈心,随着亲和力、信任度的增强,情谊的加深,镇党委政府领导对统战工作和民主党派越来越重视。2008年以来,在镇政府大院内为民主党派专门设置了办公室,镇重大政务活动都邀请民主党派参加,每年从财政拨出一定经费资助民主党派工作;镇党委还采取“党委出题,党派调研”的方式,大力支持帮助民主党派开展调研,党委政府的有关文件都会发到支部,还定期邀请支部领导参加镇政情通报会。由于有效地融入地方党政工作大局,民建寿昌支部就能够围绕党政中心工作,开展参政议政,许多意见建议被党委政府采纳,得到了很好落实,真正实现“参政参到点子上,议政议到关键处”。
3.引进来走出去 开展学习交流
“会员之家”建成以来,寿昌支部三次邀请杭州市委会、建德市委会领导来支部指导工作,多次与新安江一、二、三支部,梅城支部等兄弟支部开展互访交流学习活动,同过组织生活;与梅城支部联合赴嘉兴桐乡、宁波奉化民建基层组织开展考察交流学习活动;与建德市委会全体会议对接交流;与寿昌镇民革、民盟、民进支部开展联谊交流活动。这些活动为民建寿昌支部会员打开了一扇外联窗口,引进了新的参政议政经验,极大地丰富了支部活动内容,拓宽了会员的视野,陶冶了会员的思想情操,为履行职能发挥作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4.建立固定宣传栏,不断提升影响力
为提升民建的社会影响力, 2008年,寿昌支部自筹经费,在镇中心地段建立了固定的民建宣传栏,根据支部活动和经济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定期更换宣传内容,适时宣传中共的方针政策和民建工作,“中国民主建国会建德市寿昌支部宣传栏”已成为当地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窗口。在办好固定宣传栏的同时,支部还结合重大节庆,参与党委政府组织的庆祝宣传活动,如庆奥运,国庆60周年等,会员们披挂宣传礼幅上街,展示民建会员的风采。随着宣传力度增强,民建的影响力不断提升,民建寿昌支部已成为当地知名度较高的民主党派支部。
参政议政、社会服务显风采
近年来,寿昌支部依靠不断创新活动形式,打造特色支部,使支部活力显著增强,面貌焕然一新。支部坚持紧密围绕建德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个中心,充分发挥联系经济界优势,利用会员来自企业界、政府经济管理部门的有利条件,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履行参政议政职能,为党委政府建诤言,献良策;同时,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搞好社会服务工作,赢得了当地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显示了参政党的风采。
2008年,寿昌支部承接了镇党委调研课题“发挥中心城镇优势,加快城镇建设步伐”,由民建支部牵头,联合寿昌镇民革、民盟、民进各支部力量,深入一线,共同调研,出色地完成了课题,调研报告被列为建德市“两会”重点交办的提案。寿昌支部提出的“创建文明卫生寿昌镇”和“确保寿昌江水环境安全”等建议,引起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并落实了相关措施,城镇卫生环境状况得以明显改善。2009年,支部关于打造“工业强镇、文化名镇”的调研报告已初步完成,正在继续完善充实,准备提交2010年建德市“两会”。
为做好社会服务工作,寿昌支部积极发动会员企业家,开展捐资助学、帮扶新农村建设等活动,在回报社会的同时,塑造了民建支部和会员的良好形象。2008年,支部深入建德市航头镇最偏辟最困难的石木岭自然村献爱心,开展送医、送药、送岗位活动。活动中,支部捐赠了价值1200多元的药品,会员企业在村中现场招工,解决农民就业,为200多户村民每户送上一套床上用品。该村专门向支部赠送了锦旗,表达感激之情。2009年“六一”儿童节,支部又到寿昌镇偏远的童家自然村小学开展助学活动,捐赠价值2700多元的书包、笔和笔记本等学习用品,与学校师生共度“六一”,分管教育的镇党委委员专门参加了活动并给予充分肯定。(黄 骅)
四项创新举措增添支部活力
1.营造“会员之家”,建设学习型支部
寿昌支部是浙西的老支部,会员居住分散,来自多个工作单位,会员活动没有固定场所,不利于组织活动的正常开展,支部活动以往长期处于相对松散的状态。2006年,新一届支委会通过研究,决定采取措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支部自筹经费租用办公室,在镇上建立了民建活动室———“会员之家”,聘请老会员为专职工作人员,为会员开展学习和参政议政活动提供了固定场所,使会员有了一个和谐温馨的家。与此同时,支部逐步建立了双月学习活动制度、会员议政日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每逢规定的学习日(双月的第一个星期日),会员来到活动室参加学习活动,保证了活动能按计划开展,结束了组织活动长期松散不固定的状况。支部订了相关报刊杂志,供会员阅读,会员的学习风气与日俱增,学习型支部逐步形成。平常会员有困难,或有社情民意信息,随时可到支部活动室反映,支部会及时给予处理,保证了信息畅通。支部班子经常到活动室研究部署工作,组织开展“议政日”活动,日常会务也能及时处理。会员们高兴地说:“现在才真正有了第二个‘家’。”通过营造“会员之家”,支部凝聚力大幅提升,为履行职能发挥作用打下了基础。
2.有效融入地方党政工作大局,不断增强参政能力
新一届支委会领导经常主动向寿昌镇党政领导汇报工作、沟通交流、交心谈心,随着亲和力、信任度的增强,情谊的加深,镇党委政府领导对统战工作和民主党派越来越重视。2008年以来,在镇政府大院内为民主党派专门设置了办公室,镇重大政务活动都邀请民主党派参加,每年从财政拨出一定经费资助民主党派工作;镇党委还采取“党委出题,党派调研”的方式,大力支持帮助民主党派开展调研,党委政府的有关文件都会发到支部,还定期邀请支部领导参加镇政情通报会。由于有效地融入地方党政工作大局,民建寿昌支部就能够围绕党政中心工作,开展参政议政,许多意见建议被党委政府采纳,得到了很好落实,真正实现“参政参到点子上,议政议到关键处”。
3.引进来走出去 开展学习交流
“会员之家”建成以来,寿昌支部三次邀请杭州市委会、建德市委会领导来支部指导工作,多次与新安江一、二、三支部,梅城支部等兄弟支部开展互访交流学习活动,同过组织生活;与梅城支部联合赴嘉兴桐乡、宁波奉化民建基层组织开展考察交流学习活动;与建德市委会全体会议对接交流;与寿昌镇民革、民盟、民进支部开展联谊交流活动。这些活动为民建寿昌支部会员打开了一扇外联窗口,引进了新的参政议政经验,极大地丰富了支部活动内容,拓宽了会员的视野,陶冶了会员的思想情操,为履行职能发挥作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4.建立固定宣传栏,不断提升影响力
为提升民建的社会影响力, 2008年,寿昌支部自筹经费,在镇中心地段建立了固定的民建宣传栏,根据支部活动和经济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定期更换宣传内容,适时宣传中共的方针政策和民建工作,“中国民主建国会建德市寿昌支部宣传栏”已成为当地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窗口。在办好固定宣传栏的同时,支部还结合重大节庆,参与党委政府组织的庆祝宣传活动,如庆奥运,国庆60周年等,会员们披挂宣传礼幅上街,展示民建会员的风采。随着宣传力度增强,民建的影响力不断提升,民建寿昌支部已成为当地知名度较高的民主党派支部。
参政议政、社会服务显风采
近年来,寿昌支部依靠不断创新活动形式,打造特色支部,使支部活力显著增强,面貌焕然一新。支部坚持紧密围绕建德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个中心,充分发挥联系经济界优势,利用会员来自企业界、政府经济管理部门的有利条件,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履行参政议政职能,为党委政府建诤言,献良策;同时,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搞好社会服务工作,赢得了当地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显示了参政党的风采。
2008年,寿昌支部承接了镇党委调研课题“发挥中心城镇优势,加快城镇建设步伐”,由民建支部牵头,联合寿昌镇民革、民盟、民进各支部力量,深入一线,共同调研,出色地完成了课题,调研报告被列为建德市“两会”重点交办的提案。寿昌支部提出的“创建文明卫生寿昌镇”和“确保寿昌江水环境安全”等建议,引起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并落实了相关措施,城镇卫生环境状况得以明显改善。2009年,支部关于打造“工业强镇、文化名镇”的调研报告已初步完成,正在继续完善充实,准备提交2010年建德市“两会”。
为做好社会服务工作,寿昌支部积极发动会员企业家,开展捐资助学、帮扶新农村建设等活动,在回报社会的同时,塑造了民建支部和会员的良好形象。2008年,支部深入建德市航头镇最偏辟最困难的石木岭自然村献爱心,开展送医、送药、送岗位活动。活动中,支部捐赠了价值1200多元的药品,会员企业在村中现场招工,解决农民就业,为200多户村民每户送上一套床上用品。该村专门向支部赠送了锦旗,表达感激之情。2009年“六一”儿童节,支部又到寿昌镇偏远的童家自然村小学开展助学活动,捐赠价值2700多元的书包、笔和笔记本等学习用品,与学校师生共度“六一”,分管教育的镇党委委员专门参加了活动并给予充分肯定。(黄 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