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做的事情极为有限”
——记民建会员、台州市国税局派驻余坑村指导员王敏兴
发布时间:2010-12-22 16:46:25
|
作者: 郑晨珂
今年3月,时近不惑之年的台州市国税稽查局文秘组长王敏兴加入到第六批市派指导员行列,带着简单行装,怀揣亲近农村、回归农村、体会农村的“私心”,走进了仙居县淡竹乡余坑村的大山,走进了似曾相识的村民中间,开始了他新的旅程。
“农村工作他熟悉,他能胜任”
淡竹乡是革命老区,地处仙居西南部,为我省211个欠发达乡镇、仙居县6个贫困乡镇之一。余坑村距淡竹乡政府5公里,户数136户,人口567人。余坑村毛竹资源丰富,境内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环境洁净,有“天然氧吧”之称。
刚到淡竹的日子里,寂寞、孤独、陌生的环境使王敏兴调整心态、加强学习,学习农村政策,了解农村情况,做好角色适应。为了解把握所驻余坑村村情民意,避免工作的盲目性,他深入实地开展调查,与村干部、村党员座谈,到农户家中询问,走进田间地头查访……
针对村基层建设的薄弱环节,他推动村务公开,转变村干部工作作风,与村干部一起参加集体劳动,一起研究解决难题。针对原先村二委矛盾,他促进干部间谈话沟通,引导对事不对人,还提倡以纳凉晚会形式召开支部生活,解决部分党员日间外出打工的矛盾,成为夏日傍晚村头一道风景。针对原先村二委发展缺乏思路的问题,建议从目前急需要落实事情着手,逐步解决遗留问题,对长远目标要事先综合考虑……村干部们感慨地说:“王指导来了,把我们都带活了。”村民们感慨地说“王指导对农村工作熟悉,对我们理解。”
“你是我们家的亲人”
今年59岁的朱桂凤大妈患髋关节毛病已有整整十六年,无法行走,给其本人和贫穷的家庭带来沉重的痛苦。丈夫和二个儿子都在外打工,收入有限,加上这几年陆续累积的医疗费用,使这个可怜的家庭雪上加霜,继续治疗也就成为全家无法企及的梦想。今年6月11日,王敏兴组织了一次医疗专家赴淡竹乡义诊和赠送药品活动(次日台州日报一版和台州电视台三套对此活动作了报道)。朱大妈一家从乡政府通知中,得到消息后,兴奋得一夜没合眼,次日凌晨六点不到就在老伴的搀扶下赶到了义诊点,经诊断为髋关节坏死,想要根治必须做髋关节移植手术,整个疗程费用6-8万元,并且要有较好的医疗设施和技术。如此高额的手术费对朱大妈一家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王敏兴得知这个消息后,非常理解和同情。他没少花时间和精力,多方筹款和联络安排合适医院,并得到了老同学台州市立医院张副院长的大力支持。7月13日,朱大妈在儿子的陪同下来到了椒江,医院开通绿色通道,特事特办,为其安排一系列检查,准备手术。7月27日,朱大妈接受了四个多小时的手术,手术非常成功。9月8日,王敏兴再次带着礼品来到朱大妈家探望时,得知消息的大妈一家远远地站在村头迎接。大妈的老伴齐兴富大爷高兴地说:“再休养一段时间后,就可以下地干活了,我们计划,过完年就到江苏打工,操起老行当,卖卖早点。”对着闻讯赶来的乡亲们,他继续夸不绝口,“天底下,哪有看病不花一分钱的好事,王指导是我们家的亲人”,大妈还对他不领情耿耿于怀,上次住院期间专门带了一箱水蜜桃要送给他,被他婉言谢绝,后来放着烂了。多纯朴的老人,一点小事,就让他们念念不忘,知恩图报。
“环境整治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余坑村依溪流分为上、中、下三个自然村,居住分散,卫生习惯落后,农村环境治理难度较大。王敏兴从环境整治和公厕改造为重点,投入“清洁家园、和谐乡村”工作。每逢上级检查或重点布置阶段,他都及时进行落实,尽量在第一线同村干部一起拾杂物,运垃圾,对存量垃圾进行清理;设立临时中转收集点;建立保洁员队伍;加强保洁制度建设,制定了村规民约,由村民代表大会通过,提高村民自觉卫生意识。余坑村民的饮用水都是从五六里外的山顶上引接下来的,他刚来时,自来水并不普及,饮用沟渠仍在建设当中,在他的推动下,沟渠建设基本完工,他协助班子申请经费补助,8月底村财务如愿从县水利部门得到补助款1.6万元。
公厕改造是环境整治的重要环节,也是棘手难题。为提高村干部的支持率,他带领班子成员赴先进村考察,增强对公厕改造的感性认识;为落实选址问题,他三番五次与堡垒户沟通;为加快进度问题,他想到什么时会半夜“搔扰”村书记……面对一些困难时,他也想到退缩,但想到年底公厕建成时,村民居住条件的改善、公厕旁边的那块绿地,他会更兴奋。
“我所做的事情很少,感到压力,深感愧疚”
半年时间一晃就过去了,他感觉才刚刚进入角色。他把派驻作为同志们的信任,也是提高自己认知的良机,坚持自己对理论学习的兴趣,期间协作调研完成《山区高比例外出人口影响因素分析》,在《台州社会科学》杂志刊发;《论精益生产》在台州市政府内参《研究》上发表,引起市政府领导的特别关注;针对大学生“村官”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他提出“农村要以事业留住人才”的观点,在《联谊报》刊发引起社会讨论……他感觉所做的事情很少很少,而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
面对领导和村民的肯定,他感到压力,内向的他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所做的事情极为有限,感觉惭愧,感到内疚……
“农村工作他熟悉,他能胜任”
淡竹乡是革命老区,地处仙居西南部,为我省211个欠发达乡镇、仙居县6个贫困乡镇之一。余坑村距淡竹乡政府5公里,户数136户,人口567人。余坑村毛竹资源丰富,境内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环境洁净,有“天然氧吧”之称。
刚到淡竹的日子里,寂寞、孤独、陌生的环境使王敏兴调整心态、加强学习,学习农村政策,了解农村情况,做好角色适应。为了解把握所驻余坑村村情民意,避免工作的盲目性,他深入实地开展调查,与村干部、村党员座谈,到农户家中询问,走进田间地头查访……
针对村基层建设的薄弱环节,他推动村务公开,转变村干部工作作风,与村干部一起参加集体劳动,一起研究解决难题。针对原先村二委矛盾,他促进干部间谈话沟通,引导对事不对人,还提倡以纳凉晚会形式召开支部生活,解决部分党员日间外出打工的矛盾,成为夏日傍晚村头一道风景。针对原先村二委发展缺乏思路的问题,建议从目前急需要落实事情着手,逐步解决遗留问题,对长远目标要事先综合考虑……村干部们感慨地说:“王指导来了,把我们都带活了。”村民们感慨地说“王指导对农村工作熟悉,对我们理解。”
“你是我们家的亲人”
今年59岁的朱桂凤大妈患髋关节毛病已有整整十六年,无法行走,给其本人和贫穷的家庭带来沉重的痛苦。丈夫和二个儿子都在外打工,收入有限,加上这几年陆续累积的医疗费用,使这个可怜的家庭雪上加霜,继续治疗也就成为全家无法企及的梦想。今年6月11日,王敏兴组织了一次医疗专家赴淡竹乡义诊和赠送药品活动(次日台州日报一版和台州电视台三套对此活动作了报道)。朱大妈一家从乡政府通知中,得到消息后,兴奋得一夜没合眼,次日凌晨六点不到就在老伴的搀扶下赶到了义诊点,经诊断为髋关节坏死,想要根治必须做髋关节移植手术,整个疗程费用6-8万元,并且要有较好的医疗设施和技术。如此高额的手术费对朱大妈一家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王敏兴得知这个消息后,非常理解和同情。他没少花时间和精力,多方筹款和联络安排合适医院,并得到了老同学台州市立医院张副院长的大力支持。7月13日,朱大妈在儿子的陪同下来到了椒江,医院开通绿色通道,特事特办,为其安排一系列检查,准备手术。7月27日,朱大妈接受了四个多小时的手术,手术非常成功。9月8日,王敏兴再次带着礼品来到朱大妈家探望时,得知消息的大妈一家远远地站在村头迎接。大妈的老伴齐兴富大爷高兴地说:“再休养一段时间后,就可以下地干活了,我们计划,过完年就到江苏打工,操起老行当,卖卖早点。”对着闻讯赶来的乡亲们,他继续夸不绝口,“天底下,哪有看病不花一分钱的好事,王指导是我们家的亲人”,大妈还对他不领情耿耿于怀,上次住院期间专门带了一箱水蜜桃要送给他,被他婉言谢绝,后来放着烂了。多纯朴的老人,一点小事,就让他们念念不忘,知恩图报。
“环境整治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余坑村依溪流分为上、中、下三个自然村,居住分散,卫生习惯落后,农村环境治理难度较大。王敏兴从环境整治和公厕改造为重点,投入“清洁家园、和谐乡村”工作。每逢上级检查或重点布置阶段,他都及时进行落实,尽量在第一线同村干部一起拾杂物,运垃圾,对存量垃圾进行清理;设立临时中转收集点;建立保洁员队伍;加强保洁制度建设,制定了村规民约,由村民代表大会通过,提高村民自觉卫生意识。余坑村民的饮用水都是从五六里外的山顶上引接下来的,他刚来时,自来水并不普及,饮用沟渠仍在建设当中,在他的推动下,沟渠建设基本完工,他协助班子申请经费补助,8月底村财务如愿从县水利部门得到补助款1.6万元。
公厕改造是环境整治的重要环节,也是棘手难题。为提高村干部的支持率,他带领班子成员赴先进村考察,增强对公厕改造的感性认识;为落实选址问题,他三番五次与堡垒户沟通;为加快进度问题,他想到什么时会半夜“搔扰”村书记……面对一些困难时,他也想到退缩,但想到年底公厕建成时,村民居住条件的改善、公厕旁边的那块绿地,他会更兴奋。
“我所做的事情很少,感到压力,深感愧疚”
半年时间一晃就过去了,他感觉才刚刚进入角色。他把派驻作为同志们的信任,也是提高自己认知的良机,坚持自己对理论学习的兴趣,期间协作调研完成《山区高比例外出人口影响因素分析》,在《台州社会科学》杂志刊发;《论精益生产》在台州市政府内参《研究》上发表,引起市政府领导的特别关注;针对大学生“村官”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他提出“农村要以事业留住人才”的观点,在《联谊报》刊发引起社会讨论……他感觉所做的事情很少很少,而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
面对领导和村民的肯定,他感到压力,内向的他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所做的事情极为有限,感觉惭愧,感到内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