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2010年6期
专题专栏
《浙江民建》
2010年6期
我的位置:主页  > 2010年6期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以民族和时代精神付诸行动
发布时间:2011-03-10 09:25:26
  |  
作者: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这无论对于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还是对于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丰富,含义深刻,观点鲜明,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既有理论性、现实性,又有针对性、可操作性,是我们必须学好、弄懂并付诸具体工作实践的人生价值取向。
    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有四个方面,为了便于学习、理解和剖析,我选择其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主题,联系思想,结合工作,谈点粗浅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认识要再深化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所谓价值体系,即主体以其需求系统为基础,对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进行整合而形成的观念形态,集中体现主体的愿望、要求、理想、需要、利益等。在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体系只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是毫无异议的。根据本人选择主题,认为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深化认识。

    (一)深刻认识发展是永恒的主题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我们经历了许多历程,克服了千难万险,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多党合作的政治格局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革命战争时期,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翻开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崭新一页,从落后走向发展;改革开放30多年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从温饱走向小康;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迅猛、竞争激烈的形势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经济、政治、文化体制日益完善,克服了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重困难,开始了全面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建设,使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百姓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这些来之不易的改革开放成果,靠的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和创新时代精神。因此,社会进步、时代发展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只有充分认识发展是永恒的主题,我们才能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在具体工作中更好地运用与实践。
    (二)爱国和创新精神是辩证的统一
    爱国是为了民族统一,国家富强,人民团结,排除困难,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创新是深刻吸取历史教训,学习借鉴先进经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体制机制上不断改革与创新,发挥人民群众这一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适应时代发展潮流,走上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轨道,从而把社会推向进步,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虽然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会遇到不同的社会现状与问题,但都离不开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时代精神。只有正确把握两者辩证的关系,相互统一,共同作用,才能使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经受住历史的考验、竞争的风险和各种敌对势力的斗争,团结更广泛的力量,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三)传承党派爱国爱民的优良传统
    各民主党派的成立与发展,不仅是为了自身的壮大与发展,更为重要的是根据中国国情,在中共的正确领导下,建立多党合作制度,发扬爱国、革命、不断进步的精神,将国富民强和民族振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与共产党长期共存,风雨同舟,肝胆相照,共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长期的亲密合作中,显现了社会主义多党合作制度的优越性,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建设的各个时期,民主党派的作用发挥不可低估,有目共睹,并成为立于不败之地的一支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生力军。这些制度的形成,多党合作事业的发展,我们不能忘记革命前辈的建功立业,爱国爱民革命传统的传承和发扬。在新的历史阶段,我们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好形势,坚定立场,爱憎分明,各尽所能,发挥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更好地建立与完善,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二、能力要再提高
    仅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的理解和认识,没有相应的把握能力、运用能力、参与能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难以在具体的国家事务管理与建设中真正体现出来。这对每个公民,尤其是我们各民主党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愿望。只有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才能更好适应时代要求。我认为,能力的提高,必须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通过学习提高知识水平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科学知识日新月异。作为党派成员,为更好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作用,要正确对待学习。知识是先导,只有懂了,才能辨别是非,判断形势,找出触角,提出真知灼见,如果连这一基本要求都达不到,那就谈不上参政议政了。为此,每个党派成员必须在学习上下功夫,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还要学好法律知识、社会知识,掌握相关政策,了解社情民意,这样才能参政有底气,议政有水平,监督有目标,服务有内容。
    (二)探索研究提升能力水平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前进的道路上将会遇到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就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自身建设工作,在新的形势下,仍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与探讨。如果仅停留在肤浅的学习,不注意提升自身能力,更深入的思考与研究新问题,将被历史所淘汰,更谈不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你身上的具体体现。为此,每个党派成员,特别是党派的领导同志,一定要多思考、多分析、多研究参政议政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新方法,才能使参政议政更具有感染力、吸引力、关注力,从而提高意见与建议的采纳率、应用率。也只有这样,党派的履职才能更有价值,党派自身的政治地位才能不断提高,多党合作事业发展的凝聚力才能得到进一步增强。
    (三)大胆实践增强创新意识
    由于党派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的不同,其社会实践方式和其他职能部门有所不同。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不断探索研究的基础上,如不加以更好的实践,很难真正体现出社会效果。我们开展工作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走出去,请进来,多门路,多角度,更多地参与社会实践,通过社会实践检验真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增强创新意识,把时代赋予我们改革创新的精神付诸实际行动中去,从而收到更好的社会实践效果。
    三、作为要再努力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不仅是为了生存而生存,更为重要的是要对社会作出贡献。这样,人这一高级动物生存才更具有意义,更有发展前景。历史的车轮是靠人类来推动的,人的作用无穷无尽,不可估量。只有把自己放在最合适的坐标系上,并更好地发挥与运用,整个坐标系的曲线才能更自如和圆滑,最后产生“曲线美”。我认为,作为要再努力,必须在以下三方面切实把好关。
    (一)工作要以身作则
    以身作则本是一组简单的词句,不存在广义和狭义之分,但人们在使用中往往有狭义之嫌,基本针对领导使用的比较多。认为只有领导以身作则,才是理所当然的。其实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要充分体现公平、公正和共享,以身作则应适用于每个社会成员,社会才显得更加和谐。以身作则主要做到:一是制度执行要以身作则。不能偏废制度的执行,要人人体验、人人遵守,以体现工作的规范和单位的形象;二是工作完成要以身作则。虽然岗位不同,承担的工作任务也不一样,但必须要尽职尽责地完成好,要有大局意识和合作精神,保持高度的工作责任感;三是困难面前要以身作则。解决工作难题最能考验一个同志的能力水平和无畏无惧的精神,在工作关键之时,我们更要冲锋陷阵,迎难而上,把工作抓实抓好。
    (二)奋斗要持之以恒
    考验一个人和检验一个单位是否作风过硬、成效明显,不能凭一时一事论英雄,要看他们长期实践中是否坚持一贯制,是否有顽强的恒心、决心和信心。当前,由于不良风气的影响,投机钻营的大有人在,不是为事业而奋斗,而是看人在行事,投机取巧、投其所好、急功近利,一定程度上,损坏了我们的队伍形象。为此,社会流传着“干事的不如管事的”、“官大的不如现管的”、“党外的不如党内的”、“务实的不如跑官的”、“人一走茶就凉”等等。包括我们民主党派成员中,也有个别是入会动机不纯,思想认识不到位的,甚至是为了谋求某种私欲而来的。对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加强责任意识、道德素养教育,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把身边的人管好,把应该做的事做好,引领更多的同志,团结更多的力量,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奋斗终身,从而真正实现社会主义价值观。
    (三)目标要围绕大局
    工作目标是工作的航标和追求,能否通过努力达到如期的效果,要看我们制定目标是否围绕大局,如果所确定的目标不完整、有偏离,再努力也无济于事。与上级高度保持一致,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任务开展工作,是每个基层组织必须严格遵守和认真执行的。为此,要求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一是改革与创新的关系。改革不等于改变,改革着重于制度机制的完善,通过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其更适应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更具有操作性和灵活性;创新不等于偏离,创新着重于工作方式、方法的探索与研究,找出更为科学的捷径,以提高工作效率和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二是近期和长远的关系。近期和长远这是个目标链,缺一不可,没有良好的基础,就没有长远的发展。为此,在设定工作目标时,不能短期行为,更不能把个人利益驾驭集体利益之上,放任自流,应付了事,得过且过,要有统筹兼顾、持续发展的理念,把目标确定好。三是现实与客观的关系。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一切工作离不开现实,盲目开展工作不仅难以取得成效,而且有可能造成极大的人力和资源的浪费。我们在制订工作目标时,要作相应的调查研究,使之更切合实际,更具有现实性和操作性,从而确保基本目标的实现。
    通过以上分析和工作的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才不会迷失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才能得到更深刻的领会和准确的把握,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得到更好地培育和弘扬。
    (作者系民建丽水市委会主委、市残联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