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我省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几点建议
张明华委员代表民建浙江省委会的发言
发布时间:2009-12-02 16:25:22
|
作者: 执笔:张明华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就业方略,将扩大就业提升到战略高度,把创业作为带动就业的核心动力。中共浙江省委审时度势,作出了《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扎实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创业创新是富民之本、强省之源,全面推进个人、企业和其他各类组织的创业再创业,加快创新步伐,形成全民创业和全面创新的生动局面,是今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截至2006年12月,全省共有各类企业611242户,个体工商户1837544户,两者合计达2448786户。平均每万人有市场主体476户,远远高于全国263户的平均水平,其中每万人个体工商户数361户,位居全国第一。全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个体户从业人数达到2386.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在4%以下。
但是,我省创业和发展的总体特征是起步档次低、数量扩张型、家族经营为主、发展方式粗放。在农村,一村一品,户户点火,村村冒烟,轻小集加,产品低端,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随着资源环境压力的加大,企业发展的空间在逐步缩小。在城镇,居民创业的主要模式是从事个体工商户,据工商部门统计,我省个体工商户寿命不到2年的占31%,寿命在2到5年的占45%,寿命在10年以上的仅占5%,大量个体工商户发展举步维艰。
根据省政府“十一五”规划指标,到2010年,全省要新增城镇就业300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00万人,加上外来民工的大量涌入,解决全省就业问题的压力也将进一步加大。
因此,如何贯彻落实十七大提出的“以创业带动就业”这一战略方针,实现省委提出的“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目标,是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为此,就如何实施“以创业带动就业”这一战略举措提出以下建议:
一、树立创新理念,走出一条以创新提升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新路子。要按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总体要求,全面推进个人、企业和其他各类组织的创业再创业,其关键就是要在创业过程中贯通创新的理念。创新是灵魂、是动力,离开了创新的创业,只能是低水平的重复创业,导致的结果也只能是“不创业等死,要创业找死”。必须从创新的角度来进行新一轮的创业,要高起点、低门槛、领域广。一是新推出的创业项目要力求做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市场需求旺。二是不贪大求洋,不讲初创规模,只求长远效益和发展前景。三是不论一产、二产还是服务业,不论是创办企业还是个体工商户,只要有发展的空间、符合产业政策就可以进行创业。只有通过创新来提升创业,再通过创业来带动就业,才是一条可持续的创业带动之路。
二、加快平台建设,为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提供功能齐全、层次多样、适宜企业快速成长的“孵化器”。要以各市、县(区)和高等院校为主要载体,形成创业的育成机制,建立适应不同创业群体的孵化体系,力争在全省市、县、乡三级建立1000个以上小企业创业孵化器或创业示范街(区),入驻企业50000个以上,带动就业人数30万以上。一是通过整合现有的各类创业平台,完善机制、提升功能、拓展规模,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二是通过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创办各类创业孵化平台,使民营企业逐步成为创办创业孵化基地的主体;三是在现有乡镇工业功能区和各类工业园内划出一定的用地指标,为创业企业提供标准厂房,拓展创业的功能;四是在具备条件的高等院校通过政策扶持设立以在校大学生为主的创业孵化平台,出台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五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创业育成机制,为入驻企业提供创业融资、技术咨询、经营诊断等方面的创业育成服务。
三、加大扶持力度,各级政府出台并整合引导扶持创业的有关政策,为广大创业者提供制度保障。建议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进一步梳理现有创业、就业相关政策,把扶持政策统一到“以创业带动就业”这一导向上来;重点协调,做好服务,把扩大就业与鼓励创业结合起来,把创业项目开发与创业培训结合起来,把劳动者创业与相配套的扶持政策结合起来,形成项目开发、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小额贷款、税费优惠、厂房补贴等相结合的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的工作机制,把劳动者创业作为促进我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进一步拓展就业渠道的重要途径。实现创业环境的营造、创业能力的培养、创业市场的开拓与政策扶持的良性互动。尽快设立创业投资企业引导基金,用于鼓励支持创业投资企业开展创投业务;尽快出台并完善促进民营企业创办孵化平台的政策,鼓励更多的民营企业参与创业孵化基地的投入和管理;进一步完善为创业者提供贷款融资等方面的政策,为创业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
四、优化创业环境,努力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完善的服务环境和全社会共同理解和支持的创业氛围。各级政府要把营造有利于创业的社会环境作为自己的重要工作职责,努力创造公平的创业环境,提高创业服务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激发更多的人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自主创业,营造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良好氛围。一是要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一方面要加强对全体劳动者就业观念的教育,增强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政府管理部门和工作人员就业观念的教育,端正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水平,努力为创业者营造一个宽松的创业环境。二是要打破行业垄断,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文规定禁止的行业,都要允许民营经济进入,让各种所有制经济获得平等竞争的权利。三是要放宽对自由职业者、个体劳动者和微型企业的管理,实行备案和非登记、非审批制度。四是要清理对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的各种收费,禁止对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随意罚款和乱收费。五是要督促四大国有银行提供中小企业贷款业务,发展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区域性中小银行,发展民间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形成中小企业能贷到款的融资格局。六是要进一步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净化创业环境、增加服务功能,形成“一站式”、一条龙的创业服务体系。
但是,我省创业和发展的总体特征是起步档次低、数量扩张型、家族经营为主、发展方式粗放。在农村,一村一品,户户点火,村村冒烟,轻小集加,产品低端,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随着资源环境压力的加大,企业发展的空间在逐步缩小。在城镇,居民创业的主要模式是从事个体工商户,据工商部门统计,我省个体工商户寿命不到2年的占31%,寿命在2到5年的占45%,寿命在10年以上的仅占5%,大量个体工商户发展举步维艰。
根据省政府“十一五”规划指标,到2010年,全省要新增城镇就业300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00万人,加上外来民工的大量涌入,解决全省就业问题的压力也将进一步加大。
因此,如何贯彻落实十七大提出的“以创业带动就业”这一战略方针,实现省委提出的“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目标,是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为此,就如何实施“以创业带动就业”这一战略举措提出以下建议:
一、树立创新理念,走出一条以创新提升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新路子。要按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总体要求,全面推进个人、企业和其他各类组织的创业再创业,其关键就是要在创业过程中贯通创新的理念。创新是灵魂、是动力,离开了创新的创业,只能是低水平的重复创业,导致的结果也只能是“不创业等死,要创业找死”。必须从创新的角度来进行新一轮的创业,要高起点、低门槛、领域广。一是新推出的创业项目要力求做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市场需求旺。二是不贪大求洋,不讲初创规模,只求长远效益和发展前景。三是不论一产、二产还是服务业,不论是创办企业还是个体工商户,只要有发展的空间、符合产业政策就可以进行创业。只有通过创新来提升创业,再通过创业来带动就业,才是一条可持续的创业带动之路。
二、加快平台建设,为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提供功能齐全、层次多样、适宜企业快速成长的“孵化器”。要以各市、县(区)和高等院校为主要载体,形成创业的育成机制,建立适应不同创业群体的孵化体系,力争在全省市、县、乡三级建立1000个以上小企业创业孵化器或创业示范街(区),入驻企业50000个以上,带动就业人数30万以上。一是通过整合现有的各类创业平台,完善机制、提升功能、拓展规模,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二是通过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创办各类创业孵化平台,使民营企业逐步成为创办创业孵化基地的主体;三是在现有乡镇工业功能区和各类工业园内划出一定的用地指标,为创业企业提供标准厂房,拓展创业的功能;四是在具备条件的高等院校通过政策扶持设立以在校大学生为主的创业孵化平台,出台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五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创业育成机制,为入驻企业提供创业融资、技术咨询、经营诊断等方面的创业育成服务。
三、加大扶持力度,各级政府出台并整合引导扶持创业的有关政策,为广大创业者提供制度保障。建议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进一步梳理现有创业、就业相关政策,把扶持政策统一到“以创业带动就业”这一导向上来;重点协调,做好服务,把扩大就业与鼓励创业结合起来,把创业项目开发与创业培训结合起来,把劳动者创业与相配套的扶持政策结合起来,形成项目开发、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小额贷款、税费优惠、厂房补贴等相结合的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的工作机制,把劳动者创业作为促进我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进一步拓展就业渠道的重要途径。实现创业环境的营造、创业能力的培养、创业市场的开拓与政策扶持的良性互动。尽快设立创业投资企业引导基金,用于鼓励支持创业投资企业开展创投业务;尽快出台并完善促进民营企业创办孵化平台的政策,鼓励更多的民营企业参与创业孵化基地的投入和管理;进一步完善为创业者提供贷款融资等方面的政策,为创业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
四、优化创业环境,努力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完善的服务环境和全社会共同理解和支持的创业氛围。各级政府要把营造有利于创业的社会环境作为自己的重要工作职责,努力创造公平的创业环境,提高创业服务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激发更多的人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自主创业,营造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良好氛围。一是要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一方面要加强对全体劳动者就业观念的教育,增强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政府管理部门和工作人员就业观念的教育,端正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水平,努力为创业者营造一个宽松的创业环境。二是要打破行业垄断,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文规定禁止的行业,都要允许民营经济进入,让各种所有制经济获得平等竞争的权利。三是要放宽对自由职业者、个体劳动者和微型企业的管理,实行备案和非登记、非审批制度。四是要清理对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的各种收费,禁止对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随意罚款和乱收费。五是要督促四大国有银行提供中小企业贷款业务,发展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区域性中小银行,发展民间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形成中小企业能贷到款的融资格局。六是要进一步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净化创业环境、增加服务功能,形成“一站式”、一条龙的创业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