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2011年5期
专题专栏
《浙江民建》
2011年5期
我的位置:主页  > 2011年5期
我的奶奶孙兰贞(上)
发布时间:2011-12-20 09:23:57
  |  
作者: 周其虹
    辛亥革命前后的岁月
    我的祖辈世居浙江省诸暨县,我的奶奶孙兰贞即出身于清末诸暨首富孙采承家。她是孙家的大小姐,没有缠过足,是一位有新思想且秉性贤淑,有文化、有德行的女性,自幼上家庭私塾,读“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和《古文观止》等,能文能书,是诸暨县城内有名的才女。深得其父孙采承的喜爱和重视,16岁就掌管了全家的钥匙。
    这一年,孙家聘请了一名外教叫周学濂,就是我的爷爷。爷爷在孙家做教协及家教,教授孙家团防武装操练并兼家庭教师,在日常的工作、接触中,两人互相倾慕但一切都是地下活动状态。拿我爷爷的话说他来孙家只不过是找个暂时的栖身之地,他还有更远大的志向,但没有想到在孙家他遇到了我奶奶,这个支持他一生事业,并相伴一生的人生伴侣。他更不能想到的是在他过世以后,这个伟大的女性,将他们共同养育的八个子女全部送入共产党的怀抱之中。
    我的爷爷周学濂,字殖敏,在认识我奶奶之前已经有一段非常经历。他出身于清末官吏人家,自小就读于私塾,少年时期立志报国,因此投笔从戎,进入清末清政府开办的浙江武备学堂学习军事,浙江武备只有一期毕业生,爷爷以第三名优异成绩毕业,被保送赴日本留学。不料,去日途中,在天津生了一场大病无法成行,只好返回诸暨。
    当时,正值辛亥革命前夕,秋瑾、王金发等正在长江、浙江一带组织策划会党,准备武装起义。受革命思潮影响,满怀爱国热情、意气风发的爷爷认识了秋瑾、王金发等人,并受委托辗转把奶奶介绍给他们认识。爷爷后来讲秋谨、王金发到诸暨募集经费就是冲着孙家这棵大树来的。此后,我奶奶瞒着父亲孙采承多次偷偷将孙家的金条银元交到我爷爷手上,再由爷爷交至秋谨、王金发手中,用于革命行动。
    秋谨就义后,我爷爷与奶奶的恋情暴露。孙家在查帐时发现少了很多金条银元,孙采承大怒之下逐出了我爷爷,并将我奶奶关于一小间中。我爷爷得信后在其武备学堂同学斯烈的相助下,与夜间将我奶奶接出,同奔上海。在革命党人的帮助下,我爷爷奶奶住进上海法租界辣斐德路冠华里一幢楼房。此时,恼羞成怒的孙采承公开申明孙家从此与孙兰贞断绝一切关系。我爷爷奶奶的婚姻在清末民初诸暨这个县城中开了自由恋爱之先河,一时传为佳话。
    1911年,我爷爷随陈其美参加了光复上海的战斗,他率一个营的兵力攻入了吴淞口,取得了吴淞口战役的胜利。后又被光复后的浙江军政府派去镇海在“新报仁”军舰上担任舰长,镇守于镇海港。可惜就在他准备在“新报仁”舰长的岗位上为革命大展宏图之时,病魔夺去了他的生命,终年48岁。
    爷爷去世后我奶奶年轻守寡,一人挑起了养育8个子女的重担,当时8个子女最小的只有4岁,最大的17岁,生活之艰难、压力之沉重可想而知。但是她走过来了,而且走出了一段辉煌的人生。(未完待续)
    注:本文提到的斯烈为光复浙江革命军中师长。
    (作者系民建杭州市城建二支部会员、原中国对外建设总公司浙江公司常务副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