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履行党派职能 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记民建浙江省先进基层组织杭州市余杭区支部
发布时间:2011-12-20 09:35:03
|
作者: 余杭支部
民建余杭支部于1989年2月建立,目前有会员49人,其中区政协委员12人,区政协常委2人,区人大代表3人,区人大常委1人;杭州市人大代表2人,省政协委员1人。近年来,在省、市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共余杭区委、区委统战部的支持关怀下,支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0年至2009年连续被省、市民建评为先进支部,2000年、2005年两次获得民建全国先进基层组织。
一、组织会员积极参政议政。
1、认真参与我区重大问题的政治协商。2006年以来,支部先后参加中共余杭区委、区政府召开的座谈会、民主协商会、情况通报会等30余次,并结合支部的“议政日”活动,认真做好会前的调研工作,坦诚建言,提高协商的质量。
2、通过人大途径履行参政党职能。会员中的市、区人大代表,2006年以来,共提交议案、建议40余件,受到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比如:杭州市人大十一届四次会议上,支部提出了关于“要求政府帮助民企渡寒冬的几点建议”,市政府有关部门专门上门征求意见,出台了“关于支持帮助企业应对金融危机开拓市场的实施意见”,并被区人大常委会列入主任督办6个重点建议之一,同时被区政府确定由区长领办7个建议之一。担任市、区人大代表的会员还多次被评为市、区人大代表积极分子,树立了民建会员的形象。
3、通过政协积极参政议政。会员中的政协委员,2006年以来,积极提交政协大会发言、提案和社情民意达100余件,献计献策,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如会员徐洪林《关于加快优势企业发展步伐》等提案引起了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多个提案被评为区政协优秀提案和主席督办重点提案。被区政协评为“双好”委员和政协信息工作积极分子达10余人次。
4、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发挥民主监督作用。民主监督是党派职能中需要加强的内容和一个重要环节。2006年以来,支部积极参与党风廉政建设、行政执法、效能建设、专项民主监督等活动。担任了区政府和有关部门特约监察员、行风监督员、效能监督员的会员,认真履行职责。
5、围绕我区中心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支部及会员开展多渠道的专题调查研究,获奖无数。如2006年,各民主党派支部联合开展《建设创新型余杭对策研究》课题调研,会员周卫列、冯啸涛、李辉分别担任三个调研组组长。该课题荣获2006年区党政机关优秀论文一等奖,受到了广泛好评。
6、加强信息工作,切实反映社情民意。支部对每位会员明确提出了每年至少提交一份有价值的社情民意的要求。会员中,有的社情民意在政协信息上进行刊登,有的专送区委、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内容涉及方方面面。2009年支部还建立了参政议政的信息员队伍,聘请支部10名会员为特约信息员,加大了支部信息工作力度。
二、切实加强支部自身建设
1、支部班子成员以身作则,提倡奉献精神,树立服务会员观念。班子成员之间团结合作,围绕党委中心工作,确定支部活动内容,坚持做到“三有”和“三多”。“三有”即事先有计划、执行有措施、年终有总结;“三多”即大事多请示、遇事多商量、形式多样化。支部组织生活经常化和制度化,每个季度支部集中过组织生活、出席率达95%以上。在组织生活中会员们互相交流思想、工作、感情、体会和经验,在工作和生活中,会员们互相帮助、互相关爱、共同进步。会员感到支部有大家庭的温暖,是团结互助的集体。
2、通过多种方式努力提高会员素质。首先是认真组织会员学习中央有关会议精神、统一战线经典理论著作和会史会章,两位企业家会员还参加了中央党校学习培训班。第二是根据不同时期的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形势任务教育,并多次邀请市委会领导和区委党校校长来给会员上课。三是通过组织开展专题活动,如知识竞赛、“三增强四热爱”活动等,精心制定实施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四是加强宣传工作,积极组织会员向民建刊物、区政协刊物、区城乡导报等有关媒体提供稿件及信息,组织会员参加各类征文活动、演讲比赛,宣传民建,扩大社会影响。五是组织会员每年赴外地参观考察,开展横向交流活动,通过各种形式交流学习活动,提高了会员的整体素质。
3、努力加强会员队伍建设。按照会章要求,我们努力建设以企业经营管理者为主体的企业家队伍和专家学者为主体的专业人士骨干队伍。在发展中采取先交朋友,主动邀请他们参加会的活动,每半年一次思想汇报,增进了解逐步考察的办法,并主动争取统战部和各级党组织的支持。发展的会员都年富力强,政治文化素质高,参政议政能力强,为我会增添了新鲜血液。目前,会员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43人,中高级职称38人,企业家11人,平均年龄44.7岁,改善了支部知识专业、年龄结构,支部的组织建设得到了加强。
三、扶贫帮困,引导会员,积极投身公益事业。
支部内注重扶贫帮困,对患病的会员及困难家属,都以组织名义派人到医院或上门慰问,尽可能多给予帮助。不少会员和会员企业还在公益事业中,慷慨解襄,回报社会。如会员崔笑萍通过牵线搭桥,引进上海南汇有关人士在我区扶贫助学结对8对。会员吴建龙把政府奖励资金3万元,捐给当地小学,又为西部山区老干部,老党员赠送报刊200份。在区委统战部白部长带领下,支部各会员企业赴西部山区鸬鸟镇仙佰坑村参观考察山区经济,并与该村进行服务结对,为该村修路捐款3万元。四川汶川发生地震后,支部第二天就向红十字会捐款2000元。并向会员发出捐款要求,据统计,支部会员和会员企业捐款150余万元。会员企业家陆铜华、沈建华和江道剑分别被评为省民建抗震救灾先进个人。会员陆铜华建立企业“关工委”,在杭州地区民营企业中尚属首家,最近又与区内7个贫困学生结对助学。会员沈建华、吴建龙获得区政府表彰的“余杭慈善奖”。据不完全统计,五年中支部会员和会员企业捐款达300余万元,树立了民建会员良好的社会形象。
支部认为,五年来,他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是要继续努力,力争使支部真正成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支部、建设成为一支具有较强战斗力的团队!
一、组织会员积极参政议政。
1、认真参与我区重大问题的政治协商。2006年以来,支部先后参加中共余杭区委、区政府召开的座谈会、民主协商会、情况通报会等30余次,并结合支部的“议政日”活动,认真做好会前的调研工作,坦诚建言,提高协商的质量。
2、通过人大途径履行参政党职能。会员中的市、区人大代表,2006年以来,共提交议案、建议40余件,受到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比如:杭州市人大十一届四次会议上,支部提出了关于“要求政府帮助民企渡寒冬的几点建议”,市政府有关部门专门上门征求意见,出台了“关于支持帮助企业应对金融危机开拓市场的实施意见”,并被区人大常委会列入主任督办6个重点建议之一,同时被区政府确定由区长领办7个建议之一。担任市、区人大代表的会员还多次被评为市、区人大代表积极分子,树立了民建会员的形象。
3、通过政协积极参政议政。会员中的政协委员,2006年以来,积极提交政协大会发言、提案和社情民意达100余件,献计献策,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如会员徐洪林《关于加快优势企业发展步伐》等提案引起了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多个提案被评为区政协优秀提案和主席督办重点提案。被区政协评为“双好”委员和政协信息工作积极分子达10余人次。
4、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发挥民主监督作用。民主监督是党派职能中需要加强的内容和一个重要环节。2006年以来,支部积极参与党风廉政建设、行政执法、效能建设、专项民主监督等活动。担任了区政府和有关部门特约监察员、行风监督员、效能监督员的会员,认真履行职责。
5、围绕我区中心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支部及会员开展多渠道的专题调查研究,获奖无数。如2006年,各民主党派支部联合开展《建设创新型余杭对策研究》课题调研,会员周卫列、冯啸涛、李辉分别担任三个调研组组长。该课题荣获2006年区党政机关优秀论文一等奖,受到了广泛好评。
6、加强信息工作,切实反映社情民意。支部对每位会员明确提出了每年至少提交一份有价值的社情民意的要求。会员中,有的社情民意在政协信息上进行刊登,有的专送区委、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内容涉及方方面面。2009年支部还建立了参政议政的信息员队伍,聘请支部10名会员为特约信息员,加大了支部信息工作力度。
二、切实加强支部自身建设
1、支部班子成员以身作则,提倡奉献精神,树立服务会员观念。班子成员之间团结合作,围绕党委中心工作,确定支部活动内容,坚持做到“三有”和“三多”。“三有”即事先有计划、执行有措施、年终有总结;“三多”即大事多请示、遇事多商量、形式多样化。支部组织生活经常化和制度化,每个季度支部集中过组织生活、出席率达95%以上。在组织生活中会员们互相交流思想、工作、感情、体会和经验,在工作和生活中,会员们互相帮助、互相关爱、共同进步。会员感到支部有大家庭的温暖,是团结互助的集体。
2、通过多种方式努力提高会员素质。首先是认真组织会员学习中央有关会议精神、统一战线经典理论著作和会史会章,两位企业家会员还参加了中央党校学习培训班。第二是根据不同时期的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形势任务教育,并多次邀请市委会领导和区委党校校长来给会员上课。三是通过组织开展专题活动,如知识竞赛、“三增强四热爱”活动等,精心制定实施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四是加强宣传工作,积极组织会员向民建刊物、区政协刊物、区城乡导报等有关媒体提供稿件及信息,组织会员参加各类征文活动、演讲比赛,宣传民建,扩大社会影响。五是组织会员每年赴外地参观考察,开展横向交流活动,通过各种形式交流学习活动,提高了会员的整体素质。
3、努力加强会员队伍建设。按照会章要求,我们努力建设以企业经营管理者为主体的企业家队伍和专家学者为主体的专业人士骨干队伍。在发展中采取先交朋友,主动邀请他们参加会的活动,每半年一次思想汇报,增进了解逐步考察的办法,并主动争取统战部和各级党组织的支持。发展的会员都年富力强,政治文化素质高,参政议政能力强,为我会增添了新鲜血液。目前,会员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43人,中高级职称38人,企业家11人,平均年龄44.7岁,改善了支部知识专业、年龄结构,支部的组织建设得到了加强。
三、扶贫帮困,引导会员,积极投身公益事业。
支部内注重扶贫帮困,对患病的会员及困难家属,都以组织名义派人到医院或上门慰问,尽可能多给予帮助。不少会员和会员企业还在公益事业中,慷慨解襄,回报社会。如会员崔笑萍通过牵线搭桥,引进上海南汇有关人士在我区扶贫助学结对8对。会员吴建龙把政府奖励资金3万元,捐给当地小学,又为西部山区老干部,老党员赠送报刊200份。在区委统战部白部长带领下,支部各会员企业赴西部山区鸬鸟镇仙佰坑村参观考察山区经济,并与该村进行服务结对,为该村修路捐款3万元。四川汶川发生地震后,支部第二天就向红十字会捐款2000元。并向会员发出捐款要求,据统计,支部会员和会员企业捐款150余万元。会员企业家陆铜华、沈建华和江道剑分别被评为省民建抗震救灾先进个人。会员陆铜华建立企业“关工委”,在杭州地区民营企业中尚属首家,最近又与区内7个贫困学生结对助学。会员沈建华、吴建龙获得区政府表彰的“余杭慈善奖”。据不完全统计,五年中支部会员和会员企业捐款达300余万元,树立了民建会员良好的社会形象。
支部认为,五年来,他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是要继续努力,力争使支部真正成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支部、建设成为一支具有较强战斗力的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