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有为赢地位
——记民建全国优秀会员、杭州市西湖公证处主任俞剑英
发布时间:2012-02-09 13:04:14
|
作者: 杭 建
“大妈您别急,哪儿没听明白,慢慢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公证处接待大厅里,又传来俞剑英温柔的声音。排着队等待咨询的人总忍不住说,“这个公证员真有耐心。”
又是一个清冷的早晨,俞剑英从外地刚飞回杭州,就直奔公证处。一米五七的瘦小女人拎着笔记本、行李包,健步如飞。“我们处公证员本来就不多,我多值几天班,他们的工作压力就轻些。”俞剑英说,2010年,处里共承办了2万多件公证案件,相当于每人每天办10件公证。忙碌已经让每位公证员筋疲力尽,而她却总能挤出一些时间来,或是写调研论文、写提案建议,或是参与组织活动。“有时会忙到头痛,但既然是工作上的事,我就必须做好。”
正如她的座右铭“认真做人、踏实做事”。她就是民建全国优秀会员俞剑英,法学硕士、一级公证员、杭州市拱墅区第三届政协常委,现任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公证处主任。
找到一片公证蓝海
1990年,俞剑英从华东政法学院法学专业毕业,被分配到绍兴市越城区司法局。两年后,专业知识出众的她通过公证员资格考试,开始从事公证工作。从绍兴到杭州,从公证员到公证处主任,一路走来,俞剑英的勤恳被所有人看在眼里。
温柔与干练在俞剑英身上得到统一。“在接待当事人时,她始终微笑,同样的问题重复几遍,她仍是耐心地、细声细语地解释;工作时,她却毫不含糊,遇到困难,她一发起狠来,能把自己的房子抵押上。”公证处里的同事殷浓利说。
2006年9月,杭州市两家区公证处合并成为现在的西湖公证处,俞剑英被任命为公证处负责人。合并之初,公证处困难重重,底子薄、业务少、财力紧张、人心不稳……屋漏偏逢连夜雨,正在装修的办公用房又出现了资金问题。既然承担下了管理公证处的工作,决不能因为这点困难就退缩。俞剑英一狠心,索性将自家的住房作抵押向银行借款四十万元,无偿借给单位使用。装修顺利完工,公证处如期开张。也正是这种果断、不妥协、不服输的作风,为她赢得了同事们的尊重。
作为当家人,如何让公证处开拓业务成为头等大事。以前是一名法律工作者,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行;现在是一名管理者,肩负着处里公证员、助理等一帮人的生计。本着这样朴实的想法,俞剑英不断吸收管理知识,有意识地看一些企业管理方面的书籍。一次,她在新华书店看到了哈佛商学院出版的一本名为《蓝海战略》的书。市场分红海和蓝海,红海是竞争的、血腥的;蓝海是无人竞争的、平静的。自己所在的公证行业也不正是这样吗?公证业内,通过压价竞争等手段来招揽业务的情况也时有耳闻,最终的结果是,公证行业的声誉受损,公证的公信力受质疑。西湖公证处的发展决不能走这条路。要取胜就要不断创新,开辟属于自己的独立战场。
一次与法官的交流让俞剑英看到了自己的蓝海。这位法官在办理一起知识产权纠纷案件时,一方当事人的举证证据包括一封电子邮件。而庭审时,另一方当事人现场通过某种软件成功篡改了对方邮箱里的邮件。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浙江,有多少企业依靠互联网手段进行经商、沟通。而金融危机下,此类纠纷也不断涌现。互联网证据的真假一方面给法院审判带来困扰,另一方面使当事人的合法权利也难以得到保障。互联网证据的保全就是公证可以涉足的领域!俞剑英说做就做。
针对网络证据极易被修改、被删除等特性,她率先在全国范围内提出“数据电文公证备案”的设想,并邀请司法部领导、国内相关专家对此进行研讨,引起了公证界的高度关注。不知熬了多少个夜晚,放弃了多少个休息日,和网络公司洽谈,与业内人士研讨,设想终于逐渐成为现实。2010年4月9日,中国公证协会会长、司法部前副部长段正坤专门为此赶赴杭州,充分肯定了“数据电文公证备案”这一做法。
而这只是俞剑英创新工作、开拓业务的一个片段。“亲自值班的另一个优点是能及时发现公证处内部的管理问题,能把握公证动向。”俞剑英说,几年来,通过使用办证软件,统一系统模板等措施,处里的办证效率明显提升,公证质量明显提高。在她的带领下,西湖公证处的错证率控制在万分之一以内,业务量四年累计增长97.7%;业务收费四年累计增长75.5%。而她个人在承办的上万件公证案件中,至今尚未出现一件错证、假证。
“双好委员”把民建当成家
2003年4月,俞剑英加入民建,2005年被增补为杭州市拱墅区第二届政协委员,2007年当选为拱墅区第三届政协常委。不抱有任何功利目的是俞剑英做事的原则。也正因为如此,她总是政协、统战及支部活动中最认真、最热心的一个。近2年来,她积极参加区委统战部“真情送服务”的系列活动,开展公证咨询服务,成了大伯大妈、外来务工人员最贴心的法律顾问。“谁都可能提前先走,只有她每次都坚持到活动结束。”拱墅区统战部一位副部长对俞剑英在咨询活动中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大为赞赏。
作为一名民建会员和政协委员,俞剑英时刻不忘自己应尽的职责。她两次代表民建拱墅总支参加拱墅区政协的大会发言,几年来,她提交高质量提案十几件,内容涉及经济、教育、民生等多个方面,其中《关于完善我区招商引资政策的若干建议》、《关于加快我区中介服务业发展的建议》等多件提案被区政协评为优秀提案。同时,她还积极参加区政协有关课题的调查研究,其中在《金融危机下推进我区招商引资工作向纵深发展的若干建议》和《促进我区总部经济发展的调研与建议》两个课题研究中,提出了具有一定价值的意见建议。为此,她被拱墅区政协评为2009年“双好委员”。
2008年5月起,俞剑英任民建拱墅区二支部主任。在本职工作较为繁忙的情况下,她都坚持安排时间,有条不紊地做好支部工作。前往慈溪调研浙江省新农村建设,前往德清参观考察军工企业,和拱墅区商贸旅游局签订“情系拱墅 共谋发展”结对子协议等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得到了会员们的积极响应。通过努力,拱墅区二支部连续三年被民建杭州市委会评为“杭州市先进支部”。
“我在工作中也没有取得十分突出的成绩,只是做了一些自己应做的事情,比起我们民建其他一些优秀会员,还有很大的差距。”面对民建全国优秀会员的荣誉,俞剑英第一次有些不知所措。“我将把今天的荣誉看成是鼓励和鞭策,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加倍努力。”
又是一个清冷的早晨,俞剑英从外地刚飞回杭州,就直奔公证处。一米五七的瘦小女人拎着笔记本、行李包,健步如飞。“我们处公证员本来就不多,我多值几天班,他们的工作压力就轻些。”俞剑英说,2010年,处里共承办了2万多件公证案件,相当于每人每天办10件公证。忙碌已经让每位公证员筋疲力尽,而她却总能挤出一些时间来,或是写调研论文、写提案建议,或是参与组织活动。“有时会忙到头痛,但既然是工作上的事,我就必须做好。”
正如她的座右铭“认真做人、踏实做事”。她就是民建全国优秀会员俞剑英,法学硕士、一级公证员、杭州市拱墅区第三届政协常委,现任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公证处主任。
找到一片公证蓝海
1990年,俞剑英从华东政法学院法学专业毕业,被分配到绍兴市越城区司法局。两年后,专业知识出众的她通过公证员资格考试,开始从事公证工作。从绍兴到杭州,从公证员到公证处主任,一路走来,俞剑英的勤恳被所有人看在眼里。
温柔与干练在俞剑英身上得到统一。“在接待当事人时,她始终微笑,同样的问题重复几遍,她仍是耐心地、细声细语地解释;工作时,她却毫不含糊,遇到困难,她一发起狠来,能把自己的房子抵押上。”公证处里的同事殷浓利说。
2006年9月,杭州市两家区公证处合并成为现在的西湖公证处,俞剑英被任命为公证处负责人。合并之初,公证处困难重重,底子薄、业务少、财力紧张、人心不稳……屋漏偏逢连夜雨,正在装修的办公用房又出现了资金问题。既然承担下了管理公证处的工作,决不能因为这点困难就退缩。俞剑英一狠心,索性将自家的住房作抵押向银行借款四十万元,无偿借给单位使用。装修顺利完工,公证处如期开张。也正是这种果断、不妥协、不服输的作风,为她赢得了同事们的尊重。
作为当家人,如何让公证处开拓业务成为头等大事。以前是一名法律工作者,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行;现在是一名管理者,肩负着处里公证员、助理等一帮人的生计。本着这样朴实的想法,俞剑英不断吸收管理知识,有意识地看一些企业管理方面的书籍。一次,她在新华书店看到了哈佛商学院出版的一本名为《蓝海战略》的书。市场分红海和蓝海,红海是竞争的、血腥的;蓝海是无人竞争的、平静的。自己所在的公证行业也不正是这样吗?公证业内,通过压价竞争等手段来招揽业务的情况也时有耳闻,最终的结果是,公证行业的声誉受损,公证的公信力受质疑。西湖公证处的发展决不能走这条路。要取胜就要不断创新,开辟属于自己的独立战场。
一次与法官的交流让俞剑英看到了自己的蓝海。这位法官在办理一起知识产权纠纷案件时,一方当事人的举证证据包括一封电子邮件。而庭审时,另一方当事人现场通过某种软件成功篡改了对方邮箱里的邮件。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浙江,有多少企业依靠互联网手段进行经商、沟通。而金融危机下,此类纠纷也不断涌现。互联网证据的真假一方面给法院审判带来困扰,另一方面使当事人的合法权利也难以得到保障。互联网证据的保全就是公证可以涉足的领域!俞剑英说做就做。
针对网络证据极易被修改、被删除等特性,她率先在全国范围内提出“数据电文公证备案”的设想,并邀请司法部领导、国内相关专家对此进行研讨,引起了公证界的高度关注。不知熬了多少个夜晚,放弃了多少个休息日,和网络公司洽谈,与业内人士研讨,设想终于逐渐成为现实。2010年4月9日,中国公证协会会长、司法部前副部长段正坤专门为此赶赴杭州,充分肯定了“数据电文公证备案”这一做法。
而这只是俞剑英创新工作、开拓业务的一个片段。“亲自值班的另一个优点是能及时发现公证处内部的管理问题,能把握公证动向。”俞剑英说,几年来,通过使用办证软件,统一系统模板等措施,处里的办证效率明显提升,公证质量明显提高。在她的带领下,西湖公证处的错证率控制在万分之一以内,业务量四年累计增长97.7%;业务收费四年累计增长75.5%。而她个人在承办的上万件公证案件中,至今尚未出现一件错证、假证。
“双好委员”把民建当成家
2003年4月,俞剑英加入民建,2005年被增补为杭州市拱墅区第二届政协委员,2007年当选为拱墅区第三届政协常委。不抱有任何功利目的是俞剑英做事的原则。也正因为如此,她总是政协、统战及支部活动中最认真、最热心的一个。近2年来,她积极参加区委统战部“真情送服务”的系列活动,开展公证咨询服务,成了大伯大妈、外来务工人员最贴心的法律顾问。“谁都可能提前先走,只有她每次都坚持到活动结束。”拱墅区统战部一位副部长对俞剑英在咨询活动中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大为赞赏。
作为一名民建会员和政协委员,俞剑英时刻不忘自己应尽的职责。她两次代表民建拱墅总支参加拱墅区政协的大会发言,几年来,她提交高质量提案十几件,内容涉及经济、教育、民生等多个方面,其中《关于完善我区招商引资政策的若干建议》、《关于加快我区中介服务业发展的建议》等多件提案被区政协评为优秀提案。同时,她还积极参加区政协有关课题的调查研究,其中在《金融危机下推进我区招商引资工作向纵深发展的若干建议》和《促进我区总部经济发展的调研与建议》两个课题研究中,提出了具有一定价值的意见建议。为此,她被拱墅区政协评为2009年“双好委员”。
2008年5月起,俞剑英任民建拱墅区二支部主任。在本职工作较为繁忙的情况下,她都坚持安排时间,有条不紊地做好支部工作。前往慈溪调研浙江省新农村建设,前往德清参观考察军工企业,和拱墅区商贸旅游局签订“情系拱墅 共谋发展”结对子协议等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得到了会员们的积极响应。通过努力,拱墅区二支部连续三年被民建杭州市委会评为“杭州市先进支部”。
“我在工作中也没有取得十分突出的成绩,只是做了一些自己应做的事情,比起我们民建其他一些优秀会员,还有很大的差距。”面对民建全国优秀会员的荣誉,俞剑英第一次有些不知所措。“我将把今天的荣誉看成是鼓励和鞭策,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加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