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2008年1期
专题专栏
《浙江民建》
2008年1期
我的位置:主页  > 2008年1期
幼儿园教育应纳入义务教育
发布时间:2009-12-02 17:03:14
  |  
作者: 钱伟锋 傅一览
    在免除学费、课本费等费用后,浙江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开始享受真正的义务教育。但对学龄前儿童的父母来说,上一个好的幼儿园实在是个难题,除了要托关系找门路,高收费也成为家庭一大负担。
省政协委员、浙江大学材料物理与微结构研究所所长陈湘明建议,浙江作为全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理应有条件,也有能力在全省率先将幼儿园教育纳入国民义务教育体系,解决当前我省幼儿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45万幼儿没有入园就读
    截至2006年底,全省幼儿园共11437所,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87%,尚有1457694人无法入园就读。
陈湘明介绍,我省各地幼儿园教育发展不平衡,幼儿园规模普遍偏小,幼儿园教育“低、小、散”现象突出,家庭作坊式幼儿园还普遍存在,规范性幼儿园少。
    我省幼儿园教育机构民办多、公办少,以2006年为例,全省幼儿园中,公办的仅615所,占总数的5.4%;民办的达8588所,占总数的75%,而同期实施义务教育的小学和初中民办学校分别占4.17%和7.7%。
陈湘明说,究其原因,是因为政府投入明显不足。2006年,台州市有一个县当年财政投入学前教育的仅17万元。
    在这种情况下,提高收费就成了幼儿园达到收支平衡的一个重要手段。目前,幼儿园每月动辄上千元的收费,让工薪阶层难以承受。
    幼儿园师资力量有待提高
    陈湘明提出,目前幼儿园教育师资整体水平不高,全省幼儿园专任教师中,研究生、本科、专科、高中阶段和高中阶段以下毕业的分别占0.0045%、4.1%、36.1%、56.1%和3.6%,教师中幼儿师范专业毕业人数少,缺少专业学习与训练。另外,幼儿教育教师工作量大,工资待遇、保障水平低,培训交流少,影响师资队伍的稳定和规范化建设。
    由于小学举办学前班现象还存在,制约了正规幼儿园特别是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发展,也助长幼教小学化的倾向,影响了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
    幼儿园教育投入政府应主导
    为解决目前幼儿园教育存在的问题,陈湘明建议,我省应尽快将幼儿园教育纳入国民义务教育体系,全省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要按义务教育工作要求,做好幼儿教育的管理和幼教机构的建设,配备幼教管理人员。乡镇政府要切实担负起发展幼儿教育和建设乡镇中心幼儿园的责任。把幼儿园教育工作作为考核各级政府教育工作和教育管理部门的重要内容。
    陈湘明建议,政府可以将幼儿园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乡镇每年要安排足够的配套经费,用于举办公办幼儿园和改善农村幼儿园办学条件。通过政府、集体、社会捐助、自筹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幼儿园教育的投入。
    陈湘明认为,要把幼儿园教师在职继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严格实行幼儿园园长资格证书制度和教师持证上岗制度。严格教育准入制度,新进专任教师必须具有幼儿教师资格证书。同时制定幼儿园最低办园标准,创新幼儿教育方法,防止出现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