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温州
我的位置:主页  > 地方信息 > 温州
民建提案催生浙江首个生态回归纪念园
这背后有民建会员10多年的不懈努力
发布时间:2018-04-20 15:37:09
  |  
作者: 项信
    今年1月16日,浙江首个生态回归纪念园“义园”在温州鹿城区的翠微山公园举行了揭碑仪式,这是浙江首个为选择海葬、树葬等生态安葬方式的市民提供刻字留名,供后人缅怀的生态人文纪念园。
    这个生态回归纪念园的落地,源于民建温州市委会的一件提案,离不开一位民建老会员的执着追求。
    早在2002年,作为温州市政协信息员的蔡文篪,就针对温州全面实施火化之后,在殡葬产业化思潮冲击下,出现公墓建设成风、殡葬铺张奢侈盛行、青山白化回潮的时弊,写了一篇信息,建议生态安葬,为温州的百姓建一座纪念园,让千千万万普普通通的温州老百姓“百年之后”有一个共同的归宿,有一个让后人共同追思与祭典的场所。
    2006年温州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根据蔡文篪的建议,民建市委会提交了团体提案《关于我市殡葬改革的几点建议》,提出倡导骨灰撒大海或骨灰撒大地,建造纪念公园,推行一年一度清明公祭制度和先试点再全面推广四点建议。提案办理单位认为,这个建议是非常理想的殡葬改革方向,但时机尚未成熟。
此后的十多年里,蔡文篪没有放弃这个建议,他坚持多方调研,不断进行充实完善,先后准备了几十万字的材料。
    直到2015年,多年的努力终于有了曙光。蔡文篪、杨代奇、张寒冬等多名民建会员联合有同样想法的退休人员,在省市区民政部门的指导帮助下,成立温州市鹿城区生态回归促进会,倡议市民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号召,共同做节地安葬的参与者与推动者,发起“留名不留墓,清明照样过”健康、环保的绿色安葬倡议。
    2016年温州市“两会”,促进会通过民建温州市委会提交提案,提出关于建设生态安葬宣传教育基地的建议。提案建议为海葬、树葬、花葬等生态安葬者建一个纪念园,作为生态回归宣传、教育基地。园内不留骨灰,只为生态安葬者刻名留念,供亲属子女悼念追思,并推行一年一度清明公祭,以全新的形式和风尚,引导人们树立节地、文明、健康、向上的殡葬思想与观念,形成与现代文明社会相适应的殡葬礼仪与安葬方式。
    同年,民政部等9部委出台了文件《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文件中明确提出“建设一批生命文明教育基地,打造优秀殡葬文化传承平台”、“为不保留骨灰者建立统一的纪念设施”、“积极组织开展集中祭奠活动”。文件中这三点论述与提案建议不谋而合,让蔡文篪等民建会员激动不已。
从信息到提案,题目虽略有变化,不变的是主题和方向。一个好的建议,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提对时机很重要,坚持不懈更重要。民建的参政议政渠道,为促进会与政府的沟通搭建起桥梁,为建园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提案得到主办单位市民政局、会办单位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的大力支持。在市、区两级政府的协调下,这座占地1000平方米,与公园景观融为一体的开放式的鹿城区生态回归纪念园终于落地。民建会员们10多年的坚持努力终结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