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专家视点
专题专栏
《浙江民建》
专家视点
我的位置:主页  > 专家视点
夏斌:如何在后危机时代做个清醒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昨在杭州演讲
发布时间:2010-03-16 09:48:41
  |  
作者: 本报记者 章卉 徐静休/文 俞苗玲/摄
    早报讯 2010年的经济形势会如何走?这些天来,众多浙商都在关注全国两会的消息,希望能从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捕捉到积极的信号。浙商们清醒地意识到,后危机时代,不确定因素有很多,但是总的来说,今年主要的基调就是转型。浙江制造如何转型?昨天,在2010浙商金融论坛暨银企联谊会上,各银行行长向浙商发出了邀请,企业家也对实业结合金融资本表现出浓厚的兴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经济学家夏斌先生率先发言。面对不少企业家关心的加息问题,楼市走向问题,夏斌先生做了精彩的发言。

  加不加息看物价、汇率和外来热钱压力

  “在座的各位,可能关注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问题。”夏斌认为,在这个问题上,国家会注意针对性和灵活性。

  “春节前,央行又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如果加一点息,能够在很短的时候内,波及到市场的流动性吗?这时候一下子几千亿就进来了,就这么简单。”

  什么时候会加息?夏斌认为要看两方面因素:“一要看物价。如果说物价预期要涨,超过银行一年定期存款多少,央行考虑稳定银行的存款,可能会加息。第二是意识到物价要涨,还要考虑到是否是翘尾因素。2月CPI同比上涨2.7%,大家要做好准备,可能到第二阶段会很高,全年之后可能又会凋落下来,不稳定。因此,央行可能暂时不加息,或者加得非常非常少,就是个信号而已。”

  “此外还要考虑汇率压力和外来热钱的压力。如果美国利率不加,国内的利率总是加,国外的热钱又要挤进来赚钱。”

  所以,存款准备金是考虑什么时候货币多了少了,能够更快得见效。从理论上讲,加息、减息对货币供应是有效应的,但是有时差的问题。

  房子是投资品更应是消费品

  一说到经济,国民经济中间难以处理的房价问题终究是大家最为关心的。

  夏斌说:“去年这种投放,多的钱必然会进入到虚拟市场,我们住的房子是消费品又是投资品。再进一步扩大一点说,有投机的因素,为了保值或者为了增值。所以对房地产市场怎么看?我的观点很坦率,我们的调控方向就是要把房地产调到以消费者为主的市场。”

  他认为,对于房地产问题要好好反思。第一商品化改革道路是对的。第二耕地保护的红线要顶住。第三,在房地产商品市场大背景之下,对于穷人、买不起房的,要想尽办法让他们有房子住。

  “任何一个产业、支柱产业都要有度,过了也不行。就如我们支持跨期消费,与此同时也要实事求是,要算账。我的账就是,可以预测十年、二十年中国GDP能够增长多少,在此背景下,中国老百姓的工资能收入多少?倒过来算,10、20年,应该增加多少。”

  他说,如果要压房地产,很简单。买房为了自己住的,通过第一套、第二套界定具体细致,我支持你一把,剩下的我们不支持。剩下你要买房拿自己的钱,剩下要买房你想再卖,让你赚不到钱,上税收手段。不是对一般老百姓,而是对有钱人买房赚钱上手段,你觉得赚不了钱,就不买了。买方需求下来了,房子卖出来的动力就少了,需求下来了,房价就下来了,房价下来了地价就下来了。

  “针对2010年的经济增长形势,人们感觉有压力,在这个背景之下,把信号发出去。什么信号?中国以后的房地产市场不好赚钱,中国的模式是学德国,不是学美国,德国人不热衷买房子,廉租房市场非常发达,别墅可以住一辈子。同时,加紧调查研究,统计算数据,算完以后,用两三年的时间,把中国的房地产慢慢调过来。既保持短期的经济增长,又保持长期的房地产方向走向健康道路,做好兼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