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基层委在民建杭州市委会的领导下,在区委统战部的指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成为政治坚定、组织坚实、履职有力、作风优良、制度健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为目标,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经济界的党派优势,认真履行参政党职能。在为本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同时,多次组织向中央、省市高质量建言献策,多篇建言获得上级部门肯定。2022年基层委的组织工作有序开展。
一、提高思想站位,组织工作有高度
余杭基层委坚持以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依托,下大力度抓好组织工作,通过深入学习,增强会员们作为民主党派成员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他们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共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帮助他们树立起为“中国式现代化”建功立业的历史使命。在班子队伍建设方面,不断提升基层委班子思想站位、夯实组织建设基础。严格执行基层委会议召开制度,按时召开、基层委半年度工作会议、每季度召开基层委扩大会议、定期召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宣传工作会议等,及时同步各支部工作进度、交流活动开展、凝聚好思想共识。在会员引领带动方面,各支部定期开展支部例会,带领会员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认真履行参政党职能;组织会员参加区委统战部、民建省委会、市委会组织的各项培训。结合“矢志不渝跟党走、携手奋进新时代”政治交接主题教育、“初心传递 使命接力”等活动,通过专题学习、集中培训、在线讨论等多种形式,组织各支部和广大会员开展理论学习。
二、凝聚会员力量 组织工作有温度
高质量建设会员梯队。严控进口关,发展会员讲质量。由主委、组织委员和宣传委员三人和每一名希望加入民建的同志进行面谈,了解会员情况,明确组织的义务和要求。最终今年有4位因为不符合要求不能加入民建。2022年截至目前发展新会员6人,其中博士一名,硕士3名,均为本科以上学历。做好新会员培训,帮助新会员加快身份适应,开展多次民建之友座谈会,并对新会员进行会史培训及社情民意撰写培训,对社情民意撰写由宣传委员进行一对一指导,提升了每一位新会员的思想境界和反映民意的水平。
高频次开展走访联系。密切基层委与支部、支委与会员的联系。本年度基层委、支部走访会员40余位,超过会员人数50%,主委带队走访会员20余名,慰问88岁高龄的老会员范元庆,不论是新会员还是老会员,都能感受到组织的关心。此外,在走访中做好会员立足本职岗位取得荣誉的信息收集工作,并及时在市、区公众号等媒介开展宣传,提高队伍荣誉感,在会员中形成互相激励、互相学习的良好氛围。
高效率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针对一名会员历时22年的信访诉求,基层委主委亲自组织,主动了解、数次协调、多方联系,推动历史遗留问题得以解决,充分体现组织对会员的关心力度,增进组织在全体会员心中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从而一心向会,同心聚力,积极参与组织活动。
高吸附优质后备力量。擦亮余杭民建金字招牌,不断增强余杭民建的吸附能力。数量上时刻保持有5-10位后备发展人员,并在质量上保持高学历、高素质、高层次。现有的发展对象有9名,其中1名副处级,2名科级干部,5名企业创始人或高管。
三、用心谋划组织 开展活动有力度
积极开展履职建言活动。组织18名任区人带代表及政协委员的会员在余杭区积极履职,展现党派作为。集体提案《发展数字经济 补短才能行稳、扬长方能致远》入选大会发言、个人提案《关于余杭打造全球科技成果转化承载高地的建议》《关于深入推进政府数字化改革的建议》作大会书面交流;组织会员积极参加余杭区政协主办的多场“请你来协商”活动15人次,积极建言献策。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针对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研,并多次采用线上会议形式开展议政,形成多篇高质量调研文章,全年累计组织会员向各级民建组织提交理论文章、社情民意等70余篇,其中,民建中央采用5篇、民建省委会采用12篇、市委会采用10篇,提交的《治理协同和社会服务模式转换推动探索数字政协新模式》获民建浙江省委会2022年度理论研究课题结项成果一等奖、《建议从国家层面为“因疫情而被困高速公路上的返家人群”类问题提供社会治理的托底方案》与《公共领域线下场景数字化基础设施安全问题频发,建议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和标准规范》两篇社情民意被民建中央采用。在区级层面,《社区普惠养老存在的几点问题及相关建议》获余杭区王牮区长批示;多篇壹讯建言获余杭区委统战部录用,录用的数量及质量均在余杭区各党派中领先。
精心组织社会服务活动。支援余杭西部山区建设,联合民建杭师大支部发起“余民共建·同心共富”活动,围绕“科技共富”、“旅游共富”、“文创共富”、“教育共富”四大板块,助力鸬鸟镇实现全方位、高质量、高水平的城乡融合发展,会员陈薇开设的“趣味人工智能”课程受到当地师生的广泛好评。帮扶四川甘孜少数民族村,积极动员企业家联谊会六名会员的企业与四川省甘孜州稻城县六个少数民族村结对,捐款12万元,开展精准帮扶,助力乡村振兴。组织全体会员认购临安浪山村大米,5天内落实8000斤大米认购任务。在反复的疫情面前,指导民建会员企业家联谊会余杭分会开展驰援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捐赠爱心物资活动;支持孙晓晶、董宇宸、谷琦等体制内会员投身抗疫一线,在隔离点、防控卡点展现民建会员担当,组织基层委成员及时保障抗疫物资;陆铜华、刘建华等多名企业家会员,也积极回应基层委倡议,以组建“抗击疫情志愿者突击队”、带领员工踊跃捐款捐物等方式参与抗击疫情。
截至目前余杭基层委共有四个支部,会员79人。其中副区级干部2人,科级干部11人,经济界会员52人,占比65.8%。会员立足本职岗位捷报频传:会员贾晋妍荣获浙江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会员吴莉琴获评第三届“浙江省优秀女律师”;会员崔剑获得省委会参政议政工作表彰、杭州市农林民政发改系统工匠提名;会员匡明企业智云健康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会员杨林、匡明、茹方军企业荣登第四届浙商青云榜;杨林和匡明被评为“年度十大青云浙商”;会员马宽获余杭区技能状元等等。目前区一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民建会员20名。
2023年民建余杭区基层委将在市委会的领导下,继续抓牢抓好组织工作。
一是围绕组织工作,深入理论学习。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折不扣落实好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一首要政治任务。组织会员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特别是以余杭民建卷卷群为基础开展网上学习,线下开展一月一次卷卷读书会,持续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确保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传达到每一个支部、每一名会员,进一步学深悟透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党派发展道路上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是做好组织建设,提升队伍质量。加强基层委和支部两级领导班子建设,严格按照会的各项章程、工作制度开展工作,不断完善基层委内部制度建设。继续落实联系基层制度,密切基层委与支部、支委与会员的联系。制定会员发展规划,把好入会关,利用余杭区科创高地的优势,吸纳一批高层次、高赋能、代表性强的优秀会员加入民建组织。
三是用好组织平台,发挥党派职能。按照民建中央、省、市委和中共余杭区委的要求部署开展工作。发挥每一位会员的优势,发挥科创智库作用,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作用。主动参与余杭区围绕杭州城市新中心建设谋划筹备,紧密对接“十大工程”,贡献民建力量。同时做好宣传工作,树立余杭民建的优秀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