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精神永存
发布时间:2007-06-22 09:13:15
|
作者: 程 炜
西柏坡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座丰碑
提起西柏坡这个名字,大家一定不会感到陌生,但是到那里实地去瞻仰参观的人可能并不多。去年9月,我随省政协之友社代表团去西柏坡参观学习,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西柏坡在河北省西北部平山县内,距离省城石家庄市80公里,驱车二个小时就能到达。1948年5月,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从延安迁至西柏坡办公,这里成为当时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党中央、毛主席在这里组织指挥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决定了中国的命运;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为建设新中国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财力、物力基础;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为建立新中国作了充分的准备工作。西柏坡也是中共中央发布著名的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的地方,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五一口号”得到了各民主党派积极响应,纷纷派出各自代表赶赴解放区,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1998年,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建立了纪念馆,以志永久纪念。)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今北京),由此,西柏坡成为中国革命史上一座丰碑,成为著名的革命纪念地,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先后到过西柏坡,瞻仰学习西柏坡精神。每天从全国各地来到这里的人群络绎不绝。
西柏坡是中国革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代表在重庆举行谈判,蒋介石被迫在“双十协定”上签了字。“双十协定”墨迹未干,蒋介石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背信弃义撕毁了协定,凭借美国帝国主义的支持,调集了总兵力达190余万人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一场全面内战爆发了。我解放区军民在党中央、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给予来犯之敌迎头痛击。蒋介石在全面进攻遭到失利后,改为向山东解放区和陕甘宁地区重点进攻,首要的目标是夺取延安。面对严峻的形势,党中央果断作出将中央机关一分为二的决定。由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同志组成中央前方委员会,继续留在陕北指挥全国解放战争。由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等同志组织中央工委,开赴晋西北、华北地区工作。同时作出必要时撤离延安的决定。刘少奇率领中央工委于1947年夏到达平山县西柏坡,并选定这里为驻地,和当地军民一起开展中央委托的工作。毛泽东率领的中央前方委员会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中,转战陕北371天,行程1000多公里,在延安东北地区进行连续三次大的战斗,粉碎了敌人对陕甘宁地区的重点进攻。党中央在撤离延安进行安全转移时,不少战士群众思想不通,毛主席向群众宣传说:“我们不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少则一年,多则二年,我们是要回来的。我们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后来的事实证明,经过了一年一个月零二天,西北野战军收复了延安。)毛泽东率领中央前方委员会于1948年5月也到达了平山县西柏坡,与先期到达这里的中央工委同志会合。西柏坡地理位置好,前有滹沱河,背靠太行山,东临华北大平原,交通方便,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早在土地革命时期,这里就有中国共产党的组织活动,党组织坚强,群众觉悟高,所以驻地选在这里。
我们在西柏坡参观了毛泽东旧居,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董必武旧居。这些旧居都是一排排低矮的土坯房,内部隔成几间,作为起居室、工作室、家属及警卫、秘书的住房。室内陈设简陋,都是木制的板床和办公桌,即使有一二件“奢侈品”(如沙发)也是从敌人那里缴获来的战利品。刘少奇和王光美同志是在这里结婚的。在战事如此频繁,环境如此艰苦的条件下,毛主席日理万机,还写下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等20篇光辉著作。
 在西柏坡指挥了著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从1947年下半年以后,解放区战场的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蒋介石军队节节败退,人民解放军不断取得重大胜利,从原来的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党中央、毛主席审时度势,认为大决战时机已到,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动员会。三大战役是环环相扣的,先打哪个战役,后打哪个战役,每个战役又是具体如何打,都经过精心策划,周密部署。三大战役从1948年9月开始,至1949年1月结束,历时4个月零9天,共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旅),非正规军24个师,共164万人。毛主席真是用兵如神,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被歼的都是蒋介石的主力部队,动摇了蒋家王朝反动政权赖以生存的根基,为我军夺取全国革命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这是中国革命史上,也是世界战争史上罕见的壮丽篇章。
我们在西柏坡参观了军事作战室旧址,这是一幢70平方米四开间的平房,墙上悬挂着一幅大的军事地图,由于当时物资异常缺乏,连军用地图上标写用的红蓝笔都没有,工作人员只能用大头针钉住红蓝毛线替代,标明敌我指挥部所在的位置。室内有三张桌子和几只凳子,桌上摆放着收发报机。军事作战室是个重要机构,担负着作战、情报、通讯、管理等任务,有重要情况须及时向中央领导汇报,按中央领导同志指示向前方下达命令。一些重要的电讯稿都是毛泽东亲自拟稿的。这里设备简陋,任务繁重,依靠扎实严谨作风和极高效率完成了工作任务。周恩来风趣地说“我们这个指挥所,一不发人,二不发枪,三不发粮。只是天天发电报,靠发电报打败了蒋介石百万大军。”
 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这里召开
接着,我们参观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旧址,来参观前我没有想到这样一个重要会议竟会在机关大伙房里召开。这里建筑面积仅有112平方米,场地狭小。党中央将它临时布置成会场,会场的正中悬挂着毛泽东、朱德的头像,两侧挂着两面党旗,党旗上还书写“中国共产党”字样。会场前正中摆着一张长方桌,作为主席台,台上铺盖一张由林彪从东北带来的虎皮。会场中间摆放着的有沙发、藤椅、长条木椅和板凳,看起来很不协调。出席会议的有中央委员34人、候补中委19人、部门负责人11人,共64人(不包括工作人员在内)。会议预期9天,结果开了8天,中间“三八节”放假一天。这次会议是在中国革命取得伟大胜利前夕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毛泽东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在会上作了重要报告。毛泽东在报告中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告诫全党,要防止因胜利而骄傲、贪图享受不愿再过艰苦生活情绪的滋长。他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次会议还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作出了6项规定: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鼓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并列。从七届二中全会旧址参观出来,我和其他同志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们从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两个务必”不但在过去、现在以至将来都是必须要牢记的。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是王震同志给西柏坡的题字。从1948年5月至1949年3月,党中央、毛主席在西柏坡工作了10个月。为了迎接新中国的诞生,筹备即将召开的新的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党中央机关决定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临行前,毛泽东对周围人说:同志们!我们要进北平了,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平,他们进了北平就变了,我们共产党人进北平是继续革命,建设社会主义直到实现共产主义。在出发前一天晚上,毛泽东很兴奋,他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呀!今天是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呢?周恩来笑着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去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毛泽东和中央机关领导同志从3月23日出发,经过二天行程,于25日到达北平,在西苑机场受到各界代表的欢迎,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会面,并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当晚毛泽东住在香山双清别墅。双清别墅风景秀丽,环境幽静,既是毛泽东的住所,又是他工作会见党政军领导和民主人士的场所。半年后,移居到中南海菊香书屋。
经过三个多月的紧张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准备就绪。于1949年9月21日在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举行。毛泽东在热烈的掌声中致开幕词。他指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受,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是一部临时宪法。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组成人员,毛泽东当选为主席,会议通过了其他的重要事项。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举行盛大的庆典和阅兵式,五星红旗高高迎风飘扬,中国的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一页,一个崭新时代开始了。    
通过西柏坡的瞻仰学习,我们一定要铭记历史,毋忘过去,这是一百多年来无数志士仁人前仆后继、流血奋斗所换取来的,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面向未来,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今年是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谨以此文纪念八一建军节的到来。
(作者系原省政协副主席、民建浙江省委会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