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会务动态
专题专栏
《浙江民建》
会务动态
我的位置:主页  > 会务动态
城乡统筹发展需要新思路--民建中央“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实现城乡协调发展”考察团到山东专题调研
发布时间:2007-08-10 09:18:33
  |  
作者: 蒋志臻

走在七月的齐鲁大地上,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象与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县域经济相映生辉。7月22日至27日,民建中央“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实现城乡协调发展”考察团一行来到山东进行专题调研。几天来的所见所闻,山东县域经济的发展状况给考察团一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发。考察团把“发展县域特色经济,实现城乡统筹”这一意见反馈给相关县(市)时,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在唐代名相房玄龄、宋代词人李清照的故乡、素有“小泉城”之称的章丘市,考察团建议该市发挥邻近省会济南交通便利、产业基础较好的优势,走城郊经济扩散发展的模式;在著名的“蔬菜之乡”——寿光市,针对寿光市“工业上培植了晨鸣纸业等一批骨干企业,农业上铸造了‘寿光蔬菜’这一品牌,三产上培育了蔬菜批发市场这一龙头”的情况,考察团建议该市走“龙头工业导向,特色农业产业化,三次产业共同发展”的模式。在地处胶东半岛西北部的龙口市,考察团建议该市根据沿海区位优势和矿产、石油、天然气丰富的资源优势,走以外向型高端工业化为特征的模式。考察团指出,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县域经济是特色经济,县域经济的实力来自特色经济所产生的竞争力。        据悉,山东省委、省政府在客观地分析全省人口与经济总量的县域分布后,把城区之外的91个县(市)按照发达、中等、欠发达分类,实施了鲁西突破菏泽、鲁中突破济南、鲁东突破烟台的“三大突破”战略,出台了促强扶弱带中间的“双30工程”(重点抓好30个经济强县与30个欠发达县)发展措施,采取了多种形式的结对帮扶制度,建立了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考核体系。正是在“统筹兼顾”这一思路的指导下,山东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全省经济总量已经跃居全国第二;22个县(市)进入全国百强,其中不少经济强县摆脱了吃饭财政的窘迫;城乡居民收入不仅连续快速增长,人均收入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一些地方城乡差距出现了缩小的势头;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全面加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城乡统筹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要实现城乡统筹,打破过去长期形成的二元模式,必须探索新思路。”7月27日,民建中央副主席马培华在与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交换意见时强调考察团的这一观点。如何进一步实现城乡统筹?考察团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坚持“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方针,做好城乡统筹规划,切实站在一体化的高度搞好国土空间布局和产业、人口布局。二是坚持城乡平等,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把投资绝大部分用于工业以及城镇的固定资产和基本建设的做法亟须改变。三是按照城乡统筹的要求,进行体制机制的改革调整。        “城乡统筹面临着新的机遇。”长期关注“三农”问题、曾任农业部副部长的民建中央副主席路明表示,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已于今年7月1日实施,这部法律对于农村发展、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这部法律把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定位于具有法人性质的经济实体,不再像以往那样到民政部门登记,而是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换句话说,今后会诞生各种各样、各行各业的农民经济合作实体从事经济活动,农民办企业也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企业类型。根据国外的经验,农民合作经济往往是一种能人经济,而且国外许多合作经济组织都是实力雄厚的大财团。而国内职业教育的发展会给县办、村办企业和乡镇企业、中小企业提供大量需要的人才,为县域经济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