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新风委员:让贫困山区孩子都念上书
发布时间:2008-01-18 10:56:27
|
作者: 记者郑锐
2007年12月11日,顶着瑟瑟寒风,朱新风与民建下城总支的几名支部成员赶到淳安县左口乡,把20万元现金郑重地交到了左口乡乡长徐建球手里。不久之后,这个全省最后一个通公路的贫困乡里的孩子们就能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了。其实早在2004年,朱新风就个人出资33万元建立了淳安县金峰乡民建希望小学,这是全省第一所全部由民建会员个人出资捐助的希望小学。在做大做强企业的同时,朱新风委员始终不忘奉献一颗关爱社会、关爱贫困山区孩子的真诚之心。
1990年,33岁的朱新风揣着香港亲戚资助的3万元港币和自己少得可怜的积蓄,辞掉了机关里的职务下了海。一年后,一个小小的杭州汇丽化学建材经营部成立了。l993年,朱新风成立了金屋国际装饰材料有限公司,开始与国际上知名的建材生产企业合作,做他们在中国区域的产品代理商。l996年,令人瞩目的上海国际高架桥隔音墙项目吸引了数十家单位前来竞争投标,争取到这个项目不仅意味着利润,在某种程度上更意味着跨进上海建材业的门槛。朱新风意识到这个机会非常难得,他亲自出马,在上海一待就是半年,率领部下全力攻关,经过不懈的努力,这个项目终于被朱新风“啃”了下来。后来,在北京亚运村、上海国际高架隔音墙、上海八万人体育场等众多著名工程中,都大批量运用了金屋公司代理的产品。
毫无疑问,朱新风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但做生意赚钱并不是他的全部。出身教师家庭的朱新风,自己也曾做过教师,深知教书育人的重要。朱新风常说:孩子是祖国的未来,绝对不能让他们失学。2003年上半年,在民建杭州市委会组织的一次扶贫活动中,朱新风来到淳安县一个偏僻的贫困山区——金峰乡。在当地的一所小学,当看到孩子们只能睡在地上,条凳是课桌,砖头是椅子,简陋的教室摇摇欲坠时,朱新风感到震惊,同时又无比心痛。他的眼睛湿润,孩子们太苦了!他当即决定出资为孩子们建一所小学。2004年3月,由他出资33万元在金峰乡建立的以民建命名的希望小学正式开学,接着他又几次向该校捐助了电脑和几千册新书。近10年来,其各种公益慈善捐助达上百万元。在朱新风的办公室里,挂着杭州市政府颁发的一块匾,上面写着“扶贫助教功在千秋”,这也许是对他的最高奖赏。
朱新风委员说:“我不能满足于做一名商人,财富来之于民,还之于民,扶贫济困是对社会最起码的回报。这次我能够成为新一届省政协委员感到无比光荣。我决心用一年的时间来专门学习理论知识,多向老委员请教,积极履行职能,很好地承担起省政协委员这一份光荣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