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傲商海
—— 记红楼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朱宝良
发布时间:2010-05-24 11:43:27
|
作者: 何全生
传奇人生、传奇故事,这就是杭州市下城区人大代表、桐庐县政协常委朱宝良的传奇色彩。他从办市场起家,经过十多年的奋斗,把企业发展成为集旅游、商贸、房地产业为一体,拥有50多亿元总资产、3万余名员工的大型综合性民营企业。从走出山沟闯天下,到9000万元“买断”桐庐山水,赴南京打造“服装航母”,挺进西部掌控兰州“民百”,朱宝良以他的果敢和执着,敏锐把握商机,潇洒笑傲商海。
如果与他初次相遇,你绝不会想到站在眼前这位着装朴素、谈吐随和的年轻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民营企业家--朱宝良。但就是这位精力充沛的潇洒桐庐人,白手起家,凭着强烈的竞争意识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在短短十年间,成为一家集旅游业、商贸业、房地产业等于一身、拥有33家控股企业的集团公司的老总。
富春江的奇山异水、杭州的西子钱塘、南京的故都名城、甘肃的千里戈壁,都会向你诉说他那一串串动人的故事,歌唱他那一曲曲动听的创业歌、奉献歌……
走出山沟闯天下
这是不寻常、不容易的十年,也是光彩夺目的十年。这十年,记录着朱宝良对事业追求和对社会奉献的足迹……
朱宝良,桐庐县瑶琳镇人。他早年丧父,是母亲把他拉扯大。童年的苦难岁月、拮据的经济条件,培养了他的吃苦耐劳、倔强刚烈,以及做什么事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个性。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犹如一阵春风吹醒了朱宝良,他决意走出这山沟沟,见见外面的世界究竟有多大,闯出真正属于自己的那个天地来。这一年,他怀揣平时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3000元钱来到了杭州。其间,他摆过服装摊,开过服装厂,办过劳武企业,建过贸易公司。尝尽了失利之后的焦虑和成功之际的欣喜,朱宝良逐步融入了杭州的经济大潮。他怀着坚定的信念,积极探索,积累创造,苦苦等待创大业、立大功的良机。
1995年,杭州市政府推出“退二进三”的产业结构大调整,朱宝良惊喜地发现自己苦苦寻觅的机会终于来了。他成立了金都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租赁了杭州第一织布厂在市区中心地段的空闲厂房,投资建成了杭州家电城;1996年,他租赁了杭州都锦生丝织厂在市中心地段的闲余厂房,投入1500万元建成了杭州金都鞋城;1997年又租赁杭州福华丝织厂在凤起路的50余亩土地,投入13亿元建成了总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营业面积4万平方米的杭州环北小商品市场。
三年迈出三大步,步步成功。此时的朱宝良可以说是“功成名就”了,但他依然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与以往一样,他在寻找再发展的机遇。
1998年,上海市委、市政府作出“打开城门,引进外地资金发展经济”的决策。朱宝良获悉后迅速组织人员到了上海,在徐家汇开办了占地2万平方米的上海宝良家电市场,成功登陆上海滩。
就这样,他在商海摸爬滚打了8年,每次投入他都成功了,他心中的梦也一个个实现了,当时总资产达到了25亿元。
为了事业,朱宝良太忙了,忙得连一天24个小时都不够支配!用他夫人洪涛的话来说:“他呀,一年365天,没在家里度过完整的一天的。”对一个企业家来说,还有比时间更宝贵的吗?没有匆匆忙忙的昨天,哪来事业辉煌的今天?
9000万“买断”桐庐山水
景观独步东南的桐庐山水,被朱宝良以9000万元买走了,消息不胫而走。以“全国县级旅游之冠”的骄人历史引起世人关注的桐庐县,成了全国第一个“卖山水”的地方。
这一桩“非同寻常”的山水买卖,确切的说法是,桐庐县旅游总公司整体转让持有的浙江富春江旅游股份有限公司496%的国有股权,也就是说从2000年1月桐庐旅游业开始实现了从“官”营到“民”营的巨大变化。民营企业家朱宝良以9000万元标的收购了该公司转让的全部国有股权,朱宝良实际上“买”到的是浙江富春江旅游股份有限公司40年的经营权。
1999年11月20日,桐庐县人民政府的一则《公告》同时出现在《人民日报》华东版、《杭州日报》、《上海证券报》等各大报纸的报眼位置:浙江省桐庐县决定将桐庐县旅游总公司所持有的浙江富春江旅游股份有限公司496%的国有股权整体转让。国有资本将从桐庐旅游业中退出,桐庐山水将贴上“民营”标志。
《公告》刊登以后,广东、江西、江苏、浙江等地八家单位去电咨询,县政府工作组通过资格审查,向其中六家单位发出了投标邀请书。
浙江富春江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是由桐庐县旅游总公司以其全部经营性资产作为投资,与浙江省中国国际旅行社、中国工商银行浙江省工商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杭州解放路百货有限公司等六家企业于1993年12月共同发起组建,有杭州大自然股份有限公司等305家法人单位入股的股份制公司,该公司除拥有“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瑶琳仙境、东汉古迹严子陵钓台、中医药鼻祖圣地桐君山、大奇山国家森林公园、天目溪竹(皮)筏漂流、红灯笼乡村家园等著名的六大风景区外,还有桐庐宾馆、富春江大酒店两家二星级涉外宾馆和一个桐庐中国旅行社,是桐庐最大的旅游公司,也是桐庐县的龙头企业、创利大户。
2000年1月5日下午2时,设在桐庐宾馆的开标会议正式开始。亮标时间一到,“金都”亮出了9000万元的投标价,在大战中一举夺魁。也就是说,浙江富春江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的全部国有股被朱宝良以9000万元买走。以后一段时间,朱宝良又陆续从一些企业手中购入股份,直至控股80%以上。从此,浙江富春江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从国有真正转为民营。
这桩买卖,使朱宝良成了一个沸沸扬扬的话题人物。
有人问,9000万元买桐庐山水,高出桐庐县政府标底许多,不觉得亏吗?
朱宝良说:“桐庐的山山水水全国少有,桐庐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我报的价格值得,桐庐旅游还有远比9000万元更多的无形资产。”
他的语气听似很平静,但在平静中却让人感到一种企业家的魄力,企业家的宽广胸怀,企业家的远见卓识!
贴上民营标签的桐庐旅游怎么搞?朱宝良在深入的调查研究后,依据《桐庐县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一系列改革措施:精简总部和分公司管理机构,把原来的105个部门精简到53个,管理人员压缩近2/ 3;实行分公司财务机构派出制、重大财务事项直线管理制,加大分公司财务核算力度和深度,充分发挥财务监督作用;加强资本经营职能,从单纯的景点经营向景点经营、资本经营相结合的现代化经营模式迈进;改任命制为聘用制,建立能上能下、优胜劣汰、高效灵活的干部管理体制;实行定编、定岗、定员,对暂未聘人员实行待岗分流,并定期发送上岗信息,实行双向选择,竞争上岗;改革分配制度,实行岗位技能工资制;出台劳动纪律、员工守则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从而使整个公司从制度上、组织上形成了全方位的管理网络。
条条措施掷地有声,“大锅饭”打破了,干多干少不一样了,职工积极性如同涌泉一般喷发出来,“民营”让桐庐旅游业焕发出了青春。
这一年,桐庐共接待游客135.7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加13.8%;
这一年,营业收入达5642.9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9.1%;
这一年,创利润1797.3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5.9%。
朱宝良意识到,要使桐庐旅游永具魅力,吸引游人,就要不断推出上档次、高品位的新景点、新项目。
2000年,朱宝良投入400万元,收购瑶琳仙境附近一处既粗制滥造又管理不善的人造景点“三宫六苑”,并重新包装,使之成为“瑶琳仙境一日游”的配套景点;
2001年,投入7000万元兴建了江南龙门湾景区,会峡谷、平湖、孤屿、悬崖、瀑布、奇松于一身,被称为“富春江上第一景”;
2002年,投入1500万元兴建大奇山蒙古村,悠扬马头琴声,洁白蒙古包群,为向往草原风情的人们添了一个好去处;
2003年,投资2个亿,动工兴建五星级的新桐庐宾馆。新桐庐宾馆高99米,共25层,建成后将成为桐庐城市建设的标志性建筑;
2004年,开辟了富春江水上乐园,投资800多万元新添置了美国进口的豪华游艇、休闲艇、水上摩托艇和拖伞艇,还有国产的脚踏游艇、水上自行车、龙舟、快艇、画舫、皮筏等百余艘,不同年龄、不同爱好的游客都可在这里得到快乐和满足;
同年,拟投资3500万元的“钓台山居”休闲度假旅游项目方案已经出台,并已通过桐庐县人民政府认可,相关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这是唐代诗人韦庄对桐庐奇山异水的赞美。朱宝良有信心,让唐诗的意境在桐庐、在自己手里延续、再延续……
挥师南京收购“烂尾楼”
市场经济,大浪淘沙。对一个经商者来说,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把握商机的能力,而朱宝良就是有这个能耐的人。他说,把握商机犹如下围棋,谋篇布局、落子位置、时机选择,都要及时准确。
朱宝良在最佳时机,准确找到了“落子”的位置。地处南京市区建康路、白下路交会处,距夫子庙仅500米的新浪潮广场,因开发商实力不济,建设进程中断,成了名副其实的一座“烂尾楼”。
2000年以来,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将此楼委托拍卖行进行拍卖,但没有一家单位愿意接手这块“烫山芋”,所以拍卖数次流拍。
朱宝良却认为南京这座“烂尾楼”的地理位置、商业氛围、交通运输条件、民众的购买力及商业竞争环境都比较理想,有着诱人的发展潜力。于是,他把投资点落在了南京新浪潮广场上。
2001年7月9日,新浪潮又一次拍卖活动开始了。在南京怡华假日酒店举行的竞拍会上,随着拍卖师最后一槌重重落下,朱宝良以5500万元的价格成功收购了新浪潮广场长期使用权,一时间,会场上掌声雷鸣。新浪潮广场易主红楼集团,朱宝良为自己打开南京商业大门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对这次拍卖,媒体好评如潮。南京一家报纸刊登了一篇题为《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通讯,其中有这么一段话:“我们期待着这位远道而来的年轻人给南京人民带来更多的方便和实惠,我们也祝福这位精明能干的企业家事业发达,为国家、为人民作出更大的贡献!”
买下新浪潮广场后,朱宝良花2个亿资本用来打造华东最大的“服装航母”——南京杭州环北市场。2002年9月6日,南京杭州环北市场正式开张营业。
步入10万平方米的南京杭州环北市场内,一间间装潢风格迥异的商铺让人眼前一亮。市场内全部采用小包间设计,全透明的玻璃墙让一个个小包间与整个市场融为一体,尽展不同品牌服装的个性风采。整个市场以杭州环北市场稳定的商户群体为基础,以浙、苏、闽、粤雄厚的服装设计和生产能力为依托,各类高、中、低档商品齐全。目前,1400余个摊位均已名花有主,市场以批发为主,兼营零售,辐射至苏南、苏北、安徽、河南、山东乃至西北和华北地区,生意越做越红火,真正实现了“环北”品牌的连锁经营。
挺进西部掌控兰州“民百”
大自然风光无限,雄伟瑰丽。朱宝良的人生之旅也如自然风光一般,绚丽多彩,步移景换。
2003年6月,朱宝良获悉兰州民百国有股权要转让的信息后,亲自带领红楼集团一批高层管理人员登上飞往甘肃兰州的航班,进行实地考察。
兰州民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1990年4月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授权,兰州市人民政府批准,1996年8月2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兰州市唯一一家国有上市公司。其下属亚欧、民百、兰百三大商场和亚欧餐饮娱乐分公司、兰州民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兰州民百置业有限公司等10家子公司、分公司。但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外埠商家新型业态的不断入驻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兰州民百集团公司的发展遇到了困难,连续三年亏损,被上交所加挂“??ST”,如果不重组将面临退市。兰州市委、市政府决定转让兰州民百国有股权。
朱宝良是个冒天大的风险都脸不变色心不跳的人。他看好民百是一个有潜质的“壳”资源,看好民百与红楼从事的行业相同,可以优势互补,他相信这是一宗好买卖。
看准了就干!2004年7月,朱宝良向兰州市委、市政府提交了《受让意向书》。
兰州市有关部门经过初审、实地考察、商议和实质性商谈,以及就受让价格、职工安置、过渡期管理和承诺条件等问题进行了三轮公开透明的商谈,再经过综合分析、全面考评,最终从具备条件的9家企业中确定红楼集团为受让企业。9月3日下午,民百佛慈集团与浙江红楼集团草签了《股权转让协议》。9月8日,该转让协议获甘肃省政府批准,并由省政府上报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审批通过。10月8日上午,协议双方在兰州市政府会议室正式签署兰州民百国家股《股权转让协议》。红楼集团出资109亿元,受让兰州民百67389172万股国家股。该协议签署后,红楼集团成为兰州民百的第一大股东,拥有其2875%的股权。
重组后,红楼集团利用自身的企业优势和优质资产对民百进行资产重组,并将成功的管理模式和民营企业的经营机制引入民百,实现东、西部体制和机制的有机结合。重组后,在基本稳定原企业员工和管理人员的基础上,引进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由于红楼集团对兰州民百成功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造,民百集团已经甩掉了亏损的帽子。自2003年10月重组以来,11月份盈利280万元,12月份盈利300多万元,2004年以来,又有一定幅度的提高,这是近三年兰州民百首次出现盈利。每当说起这些,朱宝良总会面带会心的笑意,流露出一丝难以捕捉的自豪。
企业腾飞不忘报效社会
著名歌星韦唯把一首催人泪下的《爱的奉献》唱遍了大江南北,朱宝良就爱听这首歌。
作为桐庐这片大地哺育的儿子,朱宝良在他企业腾飞的日子里,没有忘记家乡的贫困群众。2003年年初,朱宝良为桐庐扶贫帮困活动一次性捐款518万元,向瑶琳镇、富春江镇等风景点所在地的17个行政村各捐款5000元。从2003年开始,朱宝良向桐庐县健在的六位抗日老战士每年发2000元慰问金。用朱宝良自己的话说,桐庐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报效家乡是我的愿望,也是我应该做的,能为当地政府分点忧,能为家乡父老解点愁,我很高兴。
朱宝良深深懂得,他有今天的事业,全靠党的政策,更离不开社会的支持。自己富了,就得做出奉献。请看:
1997年7月,慷慨捐赠30万元,支持遭受8号台风袭击的受灾区;
1998年8月,无私援助50万元支持公交事业;
1998--1999年,为下城区老干部订报纸,共计捐款109万元;
1999年,为上海徐汇区助学金捐款10万元;
1998--1999年,为科技事业捐款12万元;
2002年,为下城区慈善事业捐款3万元;
2003年5月,为桐庐县民政局捐款103万元;
2003年10月,为支持杭州西博会捐款10万元……
从1997年至2003年,朱玉良为支持公益活动共捐款32笔,计268万元之多。
这些实实在在的数据,是朱宝良回报社会的真实记录。
事业无止境,任重而道远。朱宝良将向更高的台阶迈进,走向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如果与他初次相遇,你绝不会想到站在眼前这位着装朴素、谈吐随和的年轻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民营企业家--朱宝良。但就是这位精力充沛的潇洒桐庐人,白手起家,凭着强烈的竞争意识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在短短十年间,成为一家集旅游业、商贸业、房地产业等于一身、拥有33家控股企业的集团公司的老总。
富春江的奇山异水、杭州的西子钱塘、南京的故都名城、甘肃的千里戈壁,都会向你诉说他那一串串动人的故事,歌唱他那一曲曲动听的创业歌、奉献歌……
走出山沟闯天下
这是不寻常、不容易的十年,也是光彩夺目的十年。这十年,记录着朱宝良对事业追求和对社会奉献的足迹……
朱宝良,桐庐县瑶琳镇人。他早年丧父,是母亲把他拉扯大。童年的苦难岁月、拮据的经济条件,培养了他的吃苦耐劳、倔强刚烈,以及做什么事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个性。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犹如一阵春风吹醒了朱宝良,他决意走出这山沟沟,见见外面的世界究竟有多大,闯出真正属于自己的那个天地来。这一年,他怀揣平时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3000元钱来到了杭州。其间,他摆过服装摊,开过服装厂,办过劳武企业,建过贸易公司。尝尽了失利之后的焦虑和成功之际的欣喜,朱宝良逐步融入了杭州的经济大潮。他怀着坚定的信念,积极探索,积累创造,苦苦等待创大业、立大功的良机。
1995年,杭州市政府推出“退二进三”的产业结构大调整,朱宝良惊喜地发现自己苦苦寻觅的机会终于来了。他成立了金都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租赁了杭州第一织布厂在市区中心地段的空闲厂房,投资建成了杭州家电城;1996年,他租赁了杭州都锦生丝织厂在市中心地段的闲余厂房,投入1500万元建成了杭州金都鞋城;1997年又租赁杭州福华丝织厂在凤起路的50余亩土地,投入13亿元建成了总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营业面积4万平方米的杭州环北小商品市场。
三年迈出三大步,步步成功。此时的朱宝良可以说是“功成名就”了,但他依然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与以往一样,他在寻找再发展的机遇。
1998年,上海市委、市政府作出“打开城门,引进外地资金发展经济”的决策。朱宝良获悉后迅速组织人员到了上海,在徐家汇开办了占地2万平方米的上海宝良家电市场,成功登陆上海滩。
就这样,他在商海摸爬滚打了8年,每次投入他都成功了,他心中的梦也一个个实现了,当时总资产达到了25亿元。
为了事业,朱宝良太忙了,忙得连一天24个小时都不够支配!用他夫人洪涛的话来说:“他呀,一年365天,没在家里度过完整的一天的。”对一个企业家来说,还有比时间更宝贵的吗?没有匆匆忙忙的昨天,哪来事业辉煌的今天?
9000万“买断”桐庐山水
景观独步东南的桐庐山水,被朱宝良以9000万元买走了,消息不胫而走。以“全国县级旅游之冠”的骄人历史引起世人关注的桐庐县,成了全国第一个“卖山水”的地方。
这一桩“非同寻常”的山水买卖,确切的说法是,桐庐县旅游总公司整体转让持有的浙江富春江旅游股份有限公司496%的国有股权,也就是说从2000年1月桐庐旅游业开始实现了从“官”营到“民”营的巨大变化。民营企业家朱宝良以9000万元标的收购了该公司转让的全部国有股权,朱宝良实际上“买”到的是浙江富春江旅游股份有限公司40年的经营权。
1999年11月20日,桐庐县人民政府的一则《公告》同时出现在《人民日报》华东版、《杭州日报》、《上海证券报》等各大报纸的报眼位置:浙江省桐庐县决定将桐庐县旅游总公司所持有的浙江富春江旅游股份有限公司496%的国有股权整体转让。国有资本将从桐庐旅游业中退出,桐庐山水将贴上“民营”标志。
《公告》刊登以后,广东、江西、江苏、浙江等地八家单位去电咨询,县政府工作组通过资格审查,向其中六家单位发出了投标邀请书。
浙江富春江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是由桐庐县旅游总公司以其全部经营性资产作为投资,与浙江省中国国际旅行社、中国工商银行浙江省工商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杭州解放路百货有限公司等六家企业于1993年12月共同发起组建,有杭州大自然股份有限公司等305家法人单位入股的股份制公司,该公司除拥有“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瑶琳仙境、东汉古迹严子陵钓台、中医药鼻祖圣地桐君山、大奇山国家森林公园、天目溪竹(皮)筏漂流、红灯笼乡村家园等著名的六大风景区外,还有桐庐宾馆、富春江大酒店两家二星级涉外宾馆和一个桐庐中国旅行社,是桐庐最大的旅游公司,也是桐庐县的龙头企业、创利大户。
2000年1月5日下午2时,设在桐庐宾馆的开标会议正式开始。亮标时间一到,“金都”亮出了9000万元的投标价,在大战中一举夺魁。也就是说,浙江富春江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的全部国有股被朱宝良以9000万元买走。以后一段时间,朱宝良又陆续从一些企业手中购入股份,直至控股80%以上。从此,浙江富春江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从国有真正转为民营。
这桩买卖,使朱宝良成了一个沸沸扬扬的话题人物。
有人问,9000万元买桐庐山水,高出桐庐县政府标底许多,不觉得亏吗?
朱宝良说:“桐庐的山山水水全国少有,桐庐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我报的价格值得,桐庐旅游还有远比9000万元更多的无形资产。”
他的语气听似很平静,但在平静中却让人感到一种企业家的魄力,企业家的宽广胸怀,企业家的远见卓识!
贴上民营标签的桐庐旅游怎么搞?朱宝良在深入的调查研究后,依据《桐庐县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一系列改革措施:精简总部和分公司管理机构,把原来的105个部门精简到53个,管理人员压缩近2/ 3;实行分公司财务机构派出制、重大财务事项直线管理制,加大分公司财务核算力度和深度,充分发挥财务监督作用;加强资本经营职能,从单纯的景点经营向景点经营、资本经营相结合的现代化经营模式迈进;改任命制为聘用制,建立能上能下、优胜劣汰、高效灵活的干部管理体制;实行定编、定岗、定员,对暂未聘人员实行待岗分流,并定期发送上岗信息,实行双向选择,竞争上岗;改革分配制度,实行岗位技能工资制;出台劳动纪律、员工守则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从而使整个公司从制度上、组织上形成了全方位的管理网络。
条条措施掷地有声,“大锅饭”打破了,干多干少不一样了,职工积极性如同涌泉一般喷发出来,“民营”让桐庐旅游业焕发出了青春。
这一年,桐庐共接待游客135.7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加13.8%;
这一年,营业收入达5642.9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9.1%;
这一年,创利润1797.3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5.9%。
朱宝良意识到,要使桐庐旅游永具魅力,吸引游人,就要不断推出上档次、高品位的新景点、新项目。
2000年,朱宝良投入400万元,收购瑶琳仙境附近一处既粗制滥造又管理不善的人造景点“三宫六苑”,并重新包装,使之成为“瑶琳仙境一日游”的配套景点;
2001年,投入7000万元兴建了江南龙门湾景区,会峡谷、平湖、孤屿、悬崖、瀑布、奇松于一身,被称为“富春江上第一景”;
2002年,投入1500万元兴建大奇山蒙古村,悠扬马头琴声,洁白蒙古包群,为向往草原风情的人们添了一个好去处;
2003年,投资2个亿,动工兴建五星级的新桐庐宾馆。新桐庐宾馆高99米,共25层,建成后将成为桐庐城市建设的标志性建筑;
2004年,开辟了富春江水上乐园,投资800多万元新添置了美国进口的豪华游艇、休闲艇、水上摩托艇和拖伞艇,还有国产的脚踏游艇、水上自行车、龙舟、快艇、画舫、皮筏等百余艘,不同年龄、不同爱好的游客都可在这里得到快乐和满足;
同年,拟投资3500万元的“钓台山居”休闲度假旅游项目方案已经出台,并已通过桐庐县人民政府认可,相关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这是唐代诗人韦庄对桐庐奇山异水的赞美。朱宝良有信心,让唐诗的意境在桐庐、在自己手里延续、再延续……
挥师南京收购“烂尾楼”
市场经济,大浪淘沙。对一个经商者来说,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把握商机的能力,而朱宝良就是有这个能耐的人。他说,把握商机犹如下围棋,谋篇布局、落子位置、时机选择,都要及时准确。
朱宝良在最佳时机,准确找到了“落子”的位置。地处南京市区建康路、白下路交会处,距夫子庙仅500米的新浪潮广场,因开发商实力不济,建设进程中断,成了名副其实的一座“烂尾楼”。
2000年以来,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将此楼委托拍卖行进行拍卖,但没有一家单位愿意接手这块“烫山芋”,所以拍卖数次流拍。
朱宝良却认为南京这座“烂尾楼”的地理位置、商业氛围、交通运输条件、民众的购买力及商业竞争环境都比较理想,有着诱人的发展潜力。于是,他把投资点落在了南京新浪潮广场上。
2001年7月9日,新浪潮又一次拍卖活动开始了。在南京怡华假日酒店举行的竞拍会上,随着拍卖师最后一槌重重落下,朱宝良以5500万元的价格成功收购了新浪潮广场长期使用权,一时间,会场上掌声雷鸣。新浪潮广场易主红楼集团,朱宝良为自己打开南京商业大门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对这次拍卖,媒体好评如潮。南京一家报纸刊登了一篇题为《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通讯,其中有这么一段话:“我们期待着这位远道而来的年轻人给南京人民带来更多的方便和实惠,我们也祝福这位精明能干的企业家事业发达,为国家、为人民作出更大的贡献!”
买下新浪潮广场后,朱宝良花2个亿资本用来打造华东最大的“服装航母”——南京杭州环北市场。2002年9月6日,南京杭州环北市场正式开张营业。
步入10万平方米的南京杭州环北市场内,一间间装潢风格迥异的商铺让人眼前一亮。市场内全部采用小包间设计,全透明的玻璃墙让一个个小包间与整个市场融为一体,尽展不同品牌服装的个性风采。整个市场以杭州环北市场稳定的商户群体为基础,以浙、苏、闽、粤雄厚的服装设计和生产能力为依托,各类高、中、低档商品齐全。目前,1400余个摊位均已名花有主,市场以批发为主,兼营零售,辐射至苏南、苏北、安徽、河南、山东乃至西北和华北地区,生意越做越红火,真正实现了“环北”品牌的连锁经营。
挺进西部掌控兰州“民百”
大自然风光无限,雄伟瑰丽。朱宝良的人生之旅也如自然风光一般,绚丽多彩,步移景换。
2003年6月,朱宝良获悉兰州民百国有股权要转让的信息后,亲自带领红楼集团一批高层管理人员登上飞往甘肃兰州的航班,进行实地考察。
兰州民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1990年4月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授权,兰州市人民政府批准,1996年8月2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兰州市唯一一家国有上市公司。其下属亚欧、民百、兰百三大商场和亚欧餐饮娱乐分公司、兰州民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兰州民百置业有限公司等10家子公司、分公司。但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外埠商家新型业态的不断入驻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兰州民百集团公司的发展遇到了困难,连续三年亏损,被上交所加挂“??ST”,如果不重组将面临退市。兰州市委、市政府决定转让兰州民百国有股权。
朱宝良是个冒天大的风险都脸不变色心不跳的人。他看好民百是一个有潜质的“壳”资源,看好民百与红楼从事的行业相同,可以优势互补,他相信这是一宗好买卖。
看准了就干!2004年7月,朱宝良向兰州市委、市政府提交了《受让意向书》。
兰州市有关部门经过初审、实地考察、商议和实质性商谈,以及就受让价格、职工安置、过渡期管理和承诺条件等问题进行了三轮公开透明的商谈,再经过综合分析、全面考评,最终从具备条件的9家企业中确定红楼集团为受让企业。9月3日下午,民百佛慈集团与浙江红楼集团草签了《股权转让协议》。9月8日,该转让协议获甘肃省政府批准,并由省政府上报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审批通过。10月8日上午,协议双方在兰州市政府会议室正式签署兰州民百国家股《股权转让协议》。红楼集团出资109亿元,受让兰州民百67389172万股国家股。该协议签署后,红楼集团成为兰州民百的第一大股东,拥有其2875%的股权。
重组后,红楼集团利用自身的企业优势和优质资产对民百进行资产重组,并将成功的管理模式和民营企业的经营机制引入民百,实现东、西部体制和机制的有机结合。重组后,在基本稳定原企业员工和管理人员的基础上,引进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由于红楼集团对兰州民百成功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造,民百集团已经甩掉了亏损的帽子。自2003年10月重组以来,11月份盈利280万元,12月份盈利300多万元,2004年以来,又有一定幅度的提高,这是近三年兰州民百首次出现盈利。每当说起这些,朱宝良总会面带会心的笑意,流露出一丝难以捕捉的自豪。
企业腾飞不忘报效社会
著名歌星韦唯把一首催人泪下的《爱的奉献》唱遍了大江南北,朱宝良就爱听这首歌。
作为桐庐这片大地哺育的儿子,朱宝良在他企业腾飞的日子里,没有忘记家乡的贫困群众。2003年年初,朱宝良为桐庐扶贫帮困活动一次性捐款518万元,向瑶琳镇、富春江镇等风景点所在地的17个行政村各捐款5000元。从2003年开始,朱宝良向桐庐县健在的六位抗日老战士每年发2000元慰问金。用朱宝良自己的话说,桐庐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报效家乡是我的愿望,也是我应该做的,能为当地政府分点忧,能为家乡父老解点愁,我很高兴。
朱宝良深深懂得,他有今天的事业,全靠党的政策,更离不开社会的支持。自己富了,就得做出奉献。请看:
1997年7月,慷慨捐赠30万元,支持遭受8号台风袭击的受灾区;
1998年8月,无私援助50万元支持公交事业;
1998--1999年,为下城区老干部订报纸,共计捐款109万元;
1999年,为上海徐汇区助学金捐款10万元;
1998--1999年,为科技事业捐款12万元;
2002年,为下城区慈善事业捐款3万元;
2003年5月,为桐庐县民政局捐款103万元;
2003年10月,为支持杭州西博会捐款10万元……
从1997年至2003年,朱玉良为支持公益活动共捐款32笔,计268万元之多。
这些实实在在的数据,是朱宝良回报社会的真实记录。
事业无止境,任重而道远。朱宝良将向更高的台阶迈进,走向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