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歌彻云天外
—— 记浙江星韵律师事务所(北京)主任李圣敬
发布时间:2010-05-24 15:12:04
|
作者: 楼小荣
中国入世前夕,国际法学博士李圣敬作为国务院外国专家局特选的19名法学精英之一,赴美培训,回来后成为中国第一批WTO高级人才。“中国入世第一案”——中国眼镜案的妥善解决奠定了李圣敬处理WTO相关争端的领先地位。天道酬勤,李圣敬先后获得了“宝钢奖”、“韬奋奖”、“律师新星提名奖”、杭州市社会科学成果奖、浙江省杰出法学青年、杭州市有突出贡献律师、浙江省有突出贡献律师等多项荣誉。李圣敬律师担任的社会职务有: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国际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WTO专门委员会副主任、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客座教授、浙江省法学会理事、浙江省律师协会WTO委员会副主任、民建浙江省参政议政委员会委员、杭州市经济法委员会副主任、杭州市温州商会常务理事、北京浙江企业协会理事、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会员、民建中央法制委员会委员。
坐在我面前的李圣敬律师精神抖擞,一提及法律话题就滔滔不绝,尤其是问及WTO相关规则时,他的眼睛总是闪着异样的神采,恨不得和你谈上三天三夜。这位出生在温州的年轻律师,秉承了温州人的闯劲和干劲,以敏锐的洞察力和坚持不懈的毅力,在法学领域独有建树,在变幻不定的国际游戏规则中更是以其精湛的专业知识、无比的敬业和无私的奉献,为入世后的中国经济发展已经并将继续做出自己的贡献。
宝剑锋从磨砺出
最初,李圣敬从事的并非律师这一行业。大学毕业后,李圣敬从事的是英语教学工作。时值改革开放,李圣敬敏锐地意识到律师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于是他在工作之余发奋习读法律,渐有收获。
1992年,李圣敬在121名考生中经过激烈的竞争考入上海华东政法学院研究生院,并且在4名被录取者中,得以师从著名WTO法学者、原上海华东政法学院院长、现任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的曹建明教授,攻读包括WTO法在内的国际法学。在曹老师的指导下,李圣敬在专业知识上取得了一个飞跃,同时,老师对于学问的严谨和执着更是让他敬佩。从此,李圣敬坚定地踏上了为中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搭桥铺路、摇旗呐喊的道路。此前,为了他所崇敬的法律事业,李圣敬已先后从待遇优厚的国家机关、金融机构辞离,毅然选择律师作为自己的职业。凭着对法律的满腔热情和对信息及时捕捉和分析的能力,李圣敬迅速在律师界崭露头角。
2001年11月,一场从“黑头发到白头发”的谈判终于完成,世界贸易组织(WTO)终于向中国敞开大门,举国上下同声欢庆,迎接一个崭新时代的到来。对于李圣敬来说,这也是一个新的飞跃的开始。2001年年初,国务院在全国范围内挑选了300位在WTO法方面颇有研究的法学界人士、政府官员,在国内三所大学进行培训后,再精选出其中19名,分别派赴美国,专门就“WTO规则和机制”进行专题研究,对运用技巧进行培训和交流。这些列入国务院名单的法学家是中国入世后专门从事与WTO有关工作的专门人才,当时任浙江海浩律师事务所副主任的国际法学博士李圣敬是他们中间的一位——浙江省内仅此一位。赴美学习的半年时间,在被誉为“WTO之父”的美国著名学者杰克逊教授的精心指导下,李圣敬对于国际视野下的世界贸易组织相关规则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在异国他乡,李圣敬广泛阅读,多方调查,及时了解国内进出口贸易的相关情况,深入思考和研究贸易壁垒产生的原因和突破的可能性。这种思考帮助他拓宽了研究视野,回国之后诸多大案、难案的顺利解决,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李圣敬的这种积极主动又具有延展性的学习与实践。
解难题大显身手
李圣敬进入律师行业后,迅速打了几个漂亮战,一些“疑难杂症”相继摆上了他的案头。2000年他接手的一个刑事案件就是其中之一。此案主要是省内某银行行长因涉嫌违法发放贷款构成犯罪,颇受媒体关注。公诉方指控其犯罪情节严重,造成损失特别重大,建议判处15年以上有期徒刑。作为被告方的辩护律师,李圣敬对此做了一年多的调查取证工作,将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从案件中剥离出来,依据有关法律规定和案件的实际情况,为当事人进行合理合法的辩护,最终使被告仅被判2年缓刑。如果没有扎实的法律知识功底,没有高度负责的使命感和敬业精神,这种案件很容易因为偏颇而无法得到公正的判决。通过这个案件,李圣敬深切地感受到:维护法律的尊严,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在我们国家任重而道远。
民事案件上,李圣敬也以他扎实的法学理论功底和高度的敬业精神,解决了一些高难度的案件。在某一级公路项目股东纠纷案中,由于两个外来股东的出资方式和出资文件不规范,当地股东抓住其中的把柄,向法院提起要求终止合同的诉讼,试图吞并资产。经过不懈努力,代理律师李圣敬在法庭上以确凿的证据揭开了事实的本来面目,法院的判决最终支持了外来股东的正当权益,合法地保护了投资方。这种案件中总是涉及很多法律未作规定的理论问题,如果没有深厚的法学理论功底以及详细缜密的调查,案件很容易被误判。
2001年温州眼镜案的妥善解决,则充分展示了李圣敬在国际法学理论方面的专长。2001年12月3日,即中国正式加入WTO后的第3天,土耳其对外贸易署发布了一份公告:“土耳其眼镜制造商协会向我署提出申请,称其代表的国内生产厂商近年来因为主要来自中国及其他远东国家的大量低价眼镜而蒙受损害,因此要求采取紧急保护措施。”同日,土耳其监管及保护评估委员会启动了调查程序,监管的产品定义为“镜架及其零件配件相似产品”,为期45天。所有土耳其眼镜进口商都要去对外贸易署申请监管证书,并且提供一系列经土耳其驻外使领馆认证的进口眼镜证明文件,包括原产地证明书、进口产品的原始发票、装运文件。因此,我国的眼镜出口商办理每一票货物的出口都要去中国海关盖章,证明产销量及生产与销售成本,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出口贸易。向土耳其出口眼镜的中国厂商主要集中在温州,受影响最为严重的当然是温州的眼镜出口商和生产商了。
了解了基本情况之后,经过仔细的分析,李圣敬博士及时而又准确地指出:“现在的监管已经是一种变相的贸易壁垒,变相的配额。更令人担心的是,监管期过了,土耳其政府很可能对中国出口的眼镜产品实施配额限制,配额外的部分将课以高额关税。”而且在土耳其政府公告中并没有提到成本和倾销,强调的是中国产品的增长幅度,土耳其的眼镜生产商争取的实际上是“保障措施”。由此可见,对于温州的眼镜出口商和生产商而言,土耳其采取的紧急保护措施实际上是筑起了一道高高的非关税贸易壁垒,若任其继续,那么向土耳其出口眼镜几乎就不可能了。
接手这个官司之后,为了能全心全意投入其中,李圣敬推掉了身边多个官司。他的一些朋友对此很不解,认为李圣敬选了一块又硬又臭的骨头啃。这个时候距离最后起诉的时间不到20天,有些人甚至认为根本就没有回旋余地了。
李圣敬在详读WTO相关规定的时候,敏锐地捕捉到这样一条信息——成员国实施保护措施只允许在以下三种情况:第一,某种产品的进口激增,所谓的激增是指产品进口数量的急剧增长,包括绝对增长和相对增长;第二,进口激增是由于不可预见的情况和成员方履行WTO义务的结果;第三,进口激增对国内生产同类产品或直接竞争产品的产业,造成了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且进口激增和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间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看到这里,李圣敬眼睛一亮,对,就从这里切入和他们抗辩!
此时,李圣敬已经收集了多方的材料,大量的信息证明了一个事实:土耳其最大的眼镜进口国并非中国,而是意大利,中国仅仅是排名第二,法国为第三。可见,中国的眼镜对土耳其眼镜产业并不构成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再则,若裁定需要启动保障措施,意大利和法国的产品也应该一视同仁。但是意大利和法国两国眼镜出口业所受的实际影响并没有中国这么严重。在过去的世界贸易历史中,存在着相当严重的制度歧视和国家歧视,但是今天的中国已经不是昨日的中国了,今天不应该再重复昨天!
找到突破口后,李圣敬与有关部门和商会一起和涉案企业开协调会,温州眼镜行业界人士立即行动起来,积极寻求措施应诉抗辩,发起专项捐款倡议书,提出了“行业兴亡,匹夫有责”的口号,坚定奋起应诉的决心。同时李圣敬律师灵活运用WTO规则和当地法律进行有力的抗辩,并通过与欧盟律师的积极合作,向理案当局递交抗辩书,同时通过有关渠道进行多次交涉。
历经种种波折,这个官司最终取得了比较好的结果,中国眼镜行业赢得了在土耳其应有的市场份额,并得到了保护。
对于中国来说,这是入世之后与成员国在贸易上的第一次正面交锋,初次的胜利向世界各国展示了我国在贸易中的雄厚的竞争力。
法理著作与讲学
李圣敬是事业与学术两不误的杰出律师中的一位。忙碌的业务并没有使他放弃学术论文的写作。迄今为止,李圣敬已经参与编写了4部书,单独完成1部专著,发表了40多篇论文,有的专著和论文填补了国内律师事务领域的空白。
1999年在美国律师事务所学习和工作后,他撰写了专著《反倾销法律与诉讼代理》,填补了国内反倾销法律与诉讼代理这一律师实务领域的空白。该书2000年2月由法律出版社出版后,立刻在法律界引起广泛注意和极大反响,成为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律师们的阅读热点,出版6个月就再版。目前该书已经成为国内律师界重要的参考书籍,诸多涉及反倾销的法学论文都引用了该书中的观点。
在另一著作《WTO争端解决机制和反不公平贸易法律实务》中,李圣敬论述了极具司法化的WTO争端解决机制及其运用,通过对这一特殊法律理论的探讨和实践分析,他提出:私人律师,特别是中国的私人律师,在我国已经入世的情况下,应该积极参与WTO争端案的解决,并且提供应对策略。该书对入世后的中国律师应该做些什么,可以做些什么,提出了具有方向性的积极建议,为中国的律师们参与WTO之后的法律事务开启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指出了一个可以发挥律师独特社会作用的更广阔的大舞台。
截至目前为止,李圣敬律师已经为国家和省级有关部门、各级地方政府领导班子、各类工商协会和企业做了150多轮次有关WTO、外商投资法律、公司上市法律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专题讲座。由于他的案头准备工作十分细致,又有实际工作经验,而且每到一地、每一次讲座之前,都要认真调查研究当地的经济情况,尽可能多地采用当地的实际素材,他的讲课通俗易懂、诙谐幽默、言之有物,深受各界好评。每次讲座掌声不断,笑声不断,在轻松的氛围中,最新的法律知识深入了听众的脑海。
坐在我面前的李圣敬律师精神抖擞,一提及法律话题就滔滔不绝,尤其是问及WTO相关规则时,他的眼睛总是闪着异样的神采,恨不得和你谈上三天三夜。这位出生在温州的年轻律师,秉承了温州人的闯劲和干劲,以敏锐的洞察力和坚持不懈的毅力,在法学领域独有建树,在变幻不定的国际游戏规则中更是以其精湛的专业知识、无比的敬业和无私的奉献,为入世后的中国经济发展已经并将继续做出自己的贡献。
宝剑锋从磨砺出
最初,李圣敬从事的并非律师这一行业。大学毕业后,李圣敬从事的是英语教学工作。时值改革开放,李圣敬敏锐地意识到律师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于是他在工作之余发奋习读法律,渐有收获。
1992年,李圣敬在121名考生中经过激烈的竞争考入上海华东政法学院研究生院,并且在4名被录取者中,得以师从著名WTO法学者、原上海华东政法学院院长、现任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的曹建明教授,攻读包括WTO法在内的国际法学。在曹老师的指导下,李圣敬在专业知识上取得了一个飞跃,同时,老师对于学问的严谨和执着更是让他敬佩。从此,李圣敬坚定地踏上了为中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搭桥铺路、摇旗呐喊的道路。此前,为了他所崇敬的法律事业,李圣敬已先后从待遇优厚的国家机关、金融机构辞离,毅然选择律师作为自己的职业。凭着对法律的满腔热情和对信息及时捕捉和分析的能力,李圣敬迅速在律师界崭露头角。
2001年11月,一场从“黑头发到白头发”的谈判终于完成,世界贸易组织(WTO)终于向中国敞开大门,举国上下同声欢庆,迎接一个崭新时代的到来。对于李圣敬来说,这也是一个新的飞跃的开始。2001年年初,国务院在全国范围内挑选了300位在WTO法方面颇有研究的法学界人士、政府官员,在国内三所大学进行培训后,再精选出其中19名,分别派赴美国,专门就“WTO规则和机制”进行专题研究,对运用技巧进行培训和交流。这些列入国务院名单的法学家是中国入世后专门从事与WTO有关工作的专门人才,当时任浙江海浩律师事务所副主任的国际法学博士李圣敬是他们中间的一位——浙江省内仅此一位。赴美学习的半年时间,在被誉为“WTO之父”的美国著名学者杰克逊教授的精心指导下,李圣敬对于国际视野下的世界贸易组织相关规则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在异国他乡,李圣敬广泛阅读,多方调查,及时了解国内进出口贸易的相关情况,深入思考和研究贸易壁垒产生的原因和突破的可能性。这种思考帮助他拓宽了研究视野,回国之后诸多大案、难案的顺利解决,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李圣敬的这种积极主动又具有延展性的学习与实践。
解难题大显身手
李圣敬进入律师行业后,迅速打了几个漂亮战,一些“疑难杂症”相继摆上了他的案头。2000年他接手的一个刑事案件就是其中之一。此案主要是省内某银行行长因涉嫌违法发放贷款构成犯罪,颇受媒体关注。公诉方指控其犯罪情节严重,造成损失特别重大,建议判处15年以上有期徒刑。作为被告方的辩护律师,李圣敬对此做了一年多的调查取证工作,将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从案件中剥离出来,依据有关法律规定和案件的实际情况,为当事人进行合理合法的辩护,最终使被告仅被判2年缓刑。如果没有扎实的法律知识功底,没有高度负责的使命感和敬业精神,这种案件很容易因为偏颇而无法得到公正的判决。通过这个案件,李圣敬深切地感受到:维护法律的尊严,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在我们国家任重而道远。
民事案件上,李圣敬也以他扎实的法学理论功底和高度的敬业精神,解决了一些高难度的案件。在某一级公路项目股东纠纷案中,由于两个外来股东的出资方式和出资文件不规范,当地股东抓住其中的把柄,向法院提起要求终止合同的诉讼,试图吞并资产。经过不懈努力,代理律师李圣敬在法庭上以确凿的证据揭开了事实的本来面目,法院的判决最终支持了外来股东的正当权益,合法地保护了投资方。这种案件中总是涉及很多法律未作规定的理论问题,如果没有深厚的法学理论功底以及详细缜密的调查,案件很容易被误判。
2001年温州眼镜案的妥善解决,则充分展示了李圣敬在国际法学理论方面的专长。2001年12月3日,即中国正式加入WTO后的第3天,土耳其对外贸易署发布了一份公告:“土耳其眼镜制造商协会向我署提出申请,称其代表的国内生产厂商近年来因为主要来自中国及其他远东国家的大量低价眼镜而蒙受损害,因此要求采取紧急保护措施。”同日,土耳其监管及保护评估委员会启动了调查程序,监管的产品定义为“镜架及其零件配件相似产品”,为期45天。所有土耳其眼镜进口商都要去对外贸易署申请监管证书,并且提供一系列经土耳其驻外使领馆认证的进口眼镜证明文件,包括原产地证明书、进口产品的原始发票、装运文件。因此,我国的眼镜出口商办理每一票货物的出口都要去中国海关盖章,证明产销量及生产与销售成本,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出口贸易。向土耳其出口眼镜的中国厂商主要集中在温州,受影响最为严重的当然是温州的眼镜出口商和生产商了。
了解了基本情况之后,经过仔细的分析,李圣敬博士及时而又准确地指出:“现在的监管已经是一种变相的贸易壁垒,变相的配额。更令人担心的是,监管期过了,土耳其政府很可能对中国出口的眼镜产品实施配额限制,配额外的部分将课以高额关税。”而且在土耳其政府公告中并没有提到成本和倾销,强调的是中国产品的增长幅度,土耳其的眼镜生产商争取的实际上是“保障措施”。由此可见,对于温州的眼镜出口商和生产商而言,土耳其采取的紧急保护措施实际上是筑起了一道高高的非关税贸易壁垒,若任其继续,那么向土耳其出口眼镜几乎就不可能了。
接手这个官司之后,为了能全心全意投入其中,李圣敬推掉了身边多个官司。他的一些朋友对此很不解,认为李圣敬选了一块又硬又臭的骨头啃。这个时候距离最后起诉的时间不到20天,有些人甚至认为根本就没有回旋余地了。
李圣敬在详读WTO相关规定的时候,敏锐地捕捉到这样一条信息——成员国实施保护措施只允许在以下三种情况:第一,某种产品的进口激增,所谓的激增是指产品进口数量的急剧增长,包括绝对增长和相对增长;第二,进口激增是由于不可预见的情况和成员方履行WTO义务的结果;第三,进口激增对国内生产同类产品或直接竞争产品的产业,造成了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且进口激增和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间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看到这里,李圣敬眼睛一亮,对,就从这里切入和他们抗辩!
此时,李圣敬已经收集了多方的材料,大量的信息证明了一个事实:土耳其最大的眼镜进口国并非中国,而是意大利,中国仅仅是排名第二,法国为第三。可见,中国的眼镜对土耳其眼镜产业并不构成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再则,若裁定需要启动保障措施,意大利和法国的产品也应该一视同仁。但是意大利和法国两国眼镜出口业所受的实际影响并没有中国这么严重。在过去的世界贸易历史中,存在着相当严重的制度歧视和国家歧视,但是今天的中国已经不是昨日的中国了,今天不应该再重复昨天!
找到突破口后,李圣敬与有关部门和商会一起和涉案企业开协调会,温州眼镜行业界人士立即行动起来,积极寻求措施应诉抗辩,发起专项捐款倡议书,提出了“行业兴亡,匹夫有责”的口号,坚定奋起应诉的决心。同时李圣敬律师灵活运用WTO规则和当地法律进行有力的抗辩,并通过与欧盟律师的积极合作,向理案当局递交抗辩书,同时通过有关渠道进行多次交涉。
历经种种波折,这个官司最终取得了比较好的结果,中国眼镜行业赢得了在土耳其应有的市场份额,并得到了保护。
对于中国来说,这是入世之后与成员国在贸易上的第一次正面交锋,初次的胜利向世界各国展示了我国在贸易中的雄厚的竞争力。
法理著作与讲学
李圣敬是事业与学术两不误的杰出律师中的一位。忙碌的业务并没有使他放弃学术论文的写作。迄今为止,李圣敬已经参与编写了4部书,单独完成1部专著,发表了40多篇论文,有的专著和论文填补了国内律师事务领域的空白。
1999年在美国律师事务所学习和工作后,他撰写了专著《反倾销法律与诉讼代理》,填补了国内反倾销法律与诉讼代理这一律师实务领域的空白。该书2000年2月由法律出版社出版后,立刻在法律界引起广泛注意和极大反响,成为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律师们的阅读热点,出版6个月就再版。目前该书已经成为国内律师界重要的参考书籍,诸多涉及反倾销的法学论文都引用了该书中的观点。
在另一著作《WTO争端解决机制和反不公平贸易法律实务》中,李圣敬论述了极具司法化的WTO争端解决机制及其运用,通过对这一特殊法律理论的探讨和实践分析,他提出:私人律师,特别是中国的私人律师,在我国已经入世的情况下,应该积极参与WTO争端案的解决,并且提供应对策略。该书对入世后的中国律师应该做些什么,可以做些什么,提出了具有方向性的积极建议,为中国的律师们参与WTO之后的法律事务开启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指出了一个可以发挥律师独特社会作用的更广阔的大舞台。
截至目前为止,李圣敬律师已经为国家和省级有关部门、各级地方政府领导班子、各类工商协会和企业做了150多轮次有关WTO、外商投资法律、公司上市法律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专题讲座。由于他的案头准备工作十分细致,又有实际工作经验,而且每到一地、每一次讲座之前,都要认真调查研究当地的经济情况,尽可能多地采用当地的实际素材,他的讲课通俗易懂、诙谐幽默、言之有物,深受各界好评。每次讲座掌声不断,笑声不断,在轻松的氛围中,最新的法律知识深入了听众的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