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谊报]优先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郭吉丰代表民建浙江省委员会发言
发布时间:2010-11-15 15:50:20
|
作者:
我们认为,“十二五”期间我省应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优先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我省产业结构层次偏低,呈现出产品档次低、科技含量低、加工程度低和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代工出口型等特征,我省工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任务重、困难大。在存量上,要通过调整提升一批、关停淘汰一批、有序转移一批等办法,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在增量上,一定要以科技为支撑、以创新为引领,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次中央《建议》中十分明确,重点发展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并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促进转型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的重要举措。无容质疑,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是我省的一项弱势,因此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我省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一是要充分认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特征,正确加以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关系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导向性和动态性特征的新兴产业,具有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引领作用大的特点。因此,我们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上不能过多过滥,同时要符合浙江实际,国家确定七项,我省也许五项就够了,不宜过多。要明确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目标和主攻方向。对确定的每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都要研究制订其专项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领域、主攻方向和发展布局。作为战略性产业,目标要实现规模化,每一个产业至少上千亿乃至几千亿;经营要实现集群化,要形成总装型的大企业、完整型的产业链、研发型的科技智力支撑、全球性的营销网络;布局要实现合理化,省政府要统一规划、统一协调,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各地市新兴产业的主攻方向,发挥各自优势,避免重复雷同,形成全省合力。三是要出台相应管用的扶持政策。在资金扶持上,建议建立各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基金,政府少量投入为引导,带动大量民间资金的加盟;在科技支撑上,科研经费要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倾斜,设立重大科技专项资金,并有针对性地引进和设立重大的科研机构;在人才战略上,要积极引导培育国家和省级“千人计划”人才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在资源要素配置上,要重点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土地、用水、用电和相应的基础设施配套。
此外,我省还应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积极深化生态省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增强发展活力。
我省产业结构层次偏低,呈现出产品档次低、科技含量低、加工程度低和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代工出口型等特征,我省工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任务重、困难大。在存量上,要通过调整提升一批、关停淘汰一批、有序转移一批等办法,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在增量上,一定要以科技为支撑、以创新为引领,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次中央《建议》中十分明确,重点发展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并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促进转型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的重要举措。无容质疑,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是我省的一项弱势,因此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我省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一是要充分认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特征,正确加以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关系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导向性和动态性特征的新兴产业,具有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引领作用大的特点。因此,我们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上不能过多过滥,同时要符合浙江实际,国家确定七项,我省也许五项就够了,不宜过多。要明确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目标和主攻方向。对确定的每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都要研究制订其专项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领域、主攻方向和发展布局。作为战略性产业,目标要实现规模化,每一个产业至少上千亿乃至几千亿;经营要实现集群化,要形成总装型的大企业、完整型的产业链、研发型的科技智力支撑、全球性的营销网络;布局要实现合理化,省政府要统一规划、统一协调,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各地市新兴产业的主攻方向,发挥各自优势,避免重复雷同,形成全省合力。三是要出台相应管用的扶持政策。在资金扶持上,建议建立各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基金,政府少量投入为引导,带动大量民间资金的加盟;在科技支撑上,科研经费要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倾斜,设立重大科技专项资金,并有针对性地引进和设立重大的科研机构;在人才战略上,要积极引导培育国家和省级“千人计划”人才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在资源要素配置上,要重点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土地、用水、用电和相应的基础设施配套。
此外,我省还应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积极深化生态省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增强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