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2012年两会专题
我的位置:主页  > 专题栏目 > 2012年两会专题
关于推动浙西南地区进一步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建议
金克明委员大会发言
发布时间:2012-01-15 18:10:38
  |  
作者:
    浙江在地理上被长三角和海西两大经济区的重叠涵括,具有左右逢源的桥梁和枢纽功能。但以浙西南地区目前的发展水平,接受长三角经济辐射的能量有限,与其它长三角城市相比也并无特别优势。与之相反,浙西南具有参与海西建设的经济基础和能力,相对于福建更具有民营资本丰厚、国内国际市场渠道活络、经济基础扎实等优势,由甬台温、温福铁路,诸永、龙庆、龙浦高速公路,状元岙对台海上货运直航构成的区域交通一体化也已初现雏形。温州市经济总量在海西20城市中一直稳居前三位,温商进入福建发展多年,目前仅宁德就有5万多温州人在投资创业,创办企业300家,总投资超过200亿元。丽水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突出的资源禀赋,多种矿产储量居浙江首位,近些年积极打造绿色农产品基地、特色制造业基地和生态文化休闲度假目的地,初见成效。衢州与海西及台湾人文历史渊源深厚,农业、建材、机械、化工四大传统产业基础好,与海西、台湾互补特性明显。因此,我省应加大统筹规划力度,出台进一步举措,推动浙西南地区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促进与台湾、与海峡西岸其它地区的合作交流,提升浙西南地区的经济活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具体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供政策保障
    建议成立专门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可成立由省发改委牵头、相关协作单位参与的海西工作小组,确定一名省领导负责我省参与海西区建设工作,提升工作力度和政策层面的支持,明确任务职责、指定专门部门具体抓落实。统筹温、丽、衢及相邻市县参与海西建设的规划安排,谋求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参与海西区建设。强力推动“部省合作”,加强与各个中央部委联系,签署相关协议,争取中央对我省参与海西建设的支持。
    (二)发挥区位优势,寻求差异发展
    1.积极探索参与海西建设的路径,寻求差异化的发展定位和方向。在拟建重点产业等内容上,浙西南城市之间、浙西南与福建之间有着重叠,浙西南地区的自我定位和规划未能较好体现差异竞争,因此,需要通过省级层面的协调,把各地方政府松散的参与海西建设的努力集合起来,因地制宜认真谋划各地的差异竞争格局,形成区域经济协作的长效机制,有组织、有力量、有规划地进行推动,促进形成浙西南发展的新优势。
    2.对接城市,统一谋划。建议省政府加大规划和投入力度,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带动辐射力强的闽东北区域中心城市。一是要支持建设杭(州)—福(州)轨道交通浙江段。二是要明确城市定位,强化城市规划和城市形象设计,拉大城市框架,为产业和人口集聚留足空间。三是要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旧城改造力度,强化城市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启动高星级宾馆建设,提高接待能力。四是要优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味,努力将丽水构建成为浙南闽北边际区域中心城市。
    3.充分利用资源,发展循环经济。要争取在浙南地区选择建立台湾农民创业园,通过聚焦两地农业产业合作,激发两地农业经营理念的交流与碰撞,推进浙南山区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三)加强平台建设,注重对台合作
    1.加强交通等重大建设项目的统筹协调。共同推进跨省的铁路、高速公路、港口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规划和建设,畅通海西区域内连接港口与腹地的通道。建议省级部门尽快启动丽水到衢州的西部货运通道,打通温州-丽水-衢州-景德镇-九江连接武汉的铁路,规划建设丽水-龙泉-南平的铁路,进一步开放状元岙港区对台直航,开通定期航线和海上直航客轮。
    2.整合现有资源,打造对台合作新平台。一方面,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在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内规划、专门设立台商投资园区,“以台引台”,引导农业项目、物流项目、台籍管理干部等关注浙西南地区。另一方面,积极打造苍南县作为我省参与海西区建设的先行先试区,在临海产业基地范围内规划建设台商投资区,对接精细化工、造船等产业,充分发挥温州民营经济创新示范作用;充分发挥大麦屿港天然资源和对台区位双重优势,建设台州大麦屿港区对台自由贸易区;借义乌市开展国际贸易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重要契机,筹划在台湾建设大型商品交易市场,探索与台合作共建商品交易市场模式。此外,在旅游、教育、金融、农业等方面,我省也要积极与台湾加强合作,不断提升对台合作层次和水平。
    3.做好产业对接,发展现代农业、金融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积极探索异地共建产业园区模式,并积极在主要港口通道及省际交界处布局建设产业发展区,促进海洋产业和省界特色产业发展。同时重视浙台人才合作,完善台湾人才来浙创业优惠政策,推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两岸互设分支机构,在浙西南核心城市的人才服务中心设立台湾人才服务部,鼓励在大陆高校毕业的台湾学生来浙就业,探索两岸高等院校和高职院校实现合作办学、师生交流等。
    (发言人:民建界委员,浙江金克明律师事务所主任、民建温州市委会副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