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栏目
- 会史大学习
- 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届…
- 聚焦2024全国两会
- 聚焦2024浙江省两会
-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
- 纪念中共中央发布“五一…
- 2023全国两会聚焦
- 聚焦2023浙江省两会
- 学习贯彻民建十二大精神…
- 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
- 学习贯彻省第十五次党代…
- 矢志不渝跟党走、携手奋…
- 2022年全国两会
- 十九届六中全会
-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 2022年省两会
- 2019年两会专题
- 2018年两会专题
- 2016年两会专题
- 民建成立70周年
- 2015年两会专题
- 五水共治
- 2014年两会专题
- 2013年两会专题
- 民建浙江省第八次代表大…
- 2012年两会专题
- 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
- 2011年两会专题
- 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
- 2010年两会专题
- 建国60周年
- 抗击疫情 浙江民建在行…
- “不忘合作初心 继续携…
-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多党…
- 庆祝改革开放40年征文选…
-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专题…
- 优秀会员专题
- 纪念汤元炳同志诞辰100…
- 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专题…
- 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专…
- 2009年省两会专题
专题专栏
《浙江民建》
衢州市建立种粮农民互保合作资金制度好得很,深受群众欢迎
马梅芝委员大会发言
发布时间:2012-01-15 18:14:13
|
作者:
衢州是浙江省农业大市、是省主要商品粮生产基地,近年来全市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200多万亩,其中早稻种植面积占全省五分之一强,粮食总产80万吨左右,承担省商品粮储备近10万吨,占省内订单五分之一。全市有种粮农户46.98万户,占全市农户78.5%,其中种粮1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7000多户, 100亩以上大户414户,500亩以上大户30多户,千亩以上大户有20余户。全市还建立粮食专业合作社1000余家,拥有社员8万余人。
长期以来,由于种粮效益比较低,农户向银行贷款缺抵押物,种粮大户因种粮面积扩大,投入增加,贷款担保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为有效解决粮食生产贷款难问题,衢州市政府牵头,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配合,从2006年6月起,经过试点后在全省率先建立了种粮农民互保合作资金制度,也就是“粮食贷款担保金”制度。该制度规定按“政府扶助、协会牵头、金融合作、市场运作”方式进行,具体工作由省稻米产业协会、市种粮农民互保合作协会、与信用联社三家共同签订种粮农民互保合作服务协议书,共同筹措小额粮贷资金。信用联社按照互保合作资金实际到位数额1:5比例放大,这样贷款规模可达8000万元。六年来,从试行到2011年9月,全市粮食贷款担保金从100万元增加到1600万元(其中省财政支持800万元,市、县财政配套650万元,协会会员、粮食专业合作社投资150万元)。累计发放粮食贷款担保977户次,贷款总额10103.59万元。满足了一大部分种粮大户的贷款需求。有力地支持了粮食增产和粮农增收。
实践证明,建立种粮农民“粮食贷款担保金”制度的好处很多;一是完成了粮食定购任务,稳定了粮食生产规模。把互保合作粮贷资金与完成国家粮食订单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了粮食订单任务的落实,增强了农民国家观念,提升了责任感和守信度。二是手续简便易行,种粮农户能较快得到生产急需资金,做到了“便捷、优惠、长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三是政府扶持资金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输血型”变为“造血型”。四是运作安全,规避了金融风险,资金规模逐年扩大,但至今未发现一起拖欠赖账情况。五是行业协会工作有了具体抓手,使为农服务不成为一句口号。行业协会以“无偿、互利、服务”为宗旨,围绕“粮食贷款担保金”制度的贯彻落实,穿梭于政府与种粮大户之间,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工作,发挥了政府有力的助手作用。
衢州市建立的“粮食贷款担保金”目前发展形势良好,深得人心,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有:
一、“粮食贷款担保金”规模太小,还不能满足种粮农民的需求。
2011年,衢州市“粮食贷款担保金”资金规模1600万元,发放担保贷款376户次,累计发放贷款总额3579.69万元,对缓解部分种粮大户的粮食生产资金缺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从受益面看,受益的种粮大户只有全市10亩以上种粮大户的5.4%。即使全部放贷给百亩以上的种粮大户计算,也还有20%的百亩以上大户没有受益。从资金需求看,种粮大户反映,每亩耕地每年种二季水稻,亩产粮食800公斤以上,两季需投入生产成本1500元以上(早稻700元、晚稻800元)。按此估计,全市200万亩粮食面积在种粮农民自备生产资金基础上,需要1亿元信贷资金。如果加上粮食加工企业的周转资金、粮食收储、销售等,年信贷资金需3亿元以上。
二、粮食生产成本提高,种粮利润减少。
一是农村劳动力逐步转向非农产业,雇用农业劳动力的工资提高,水稻插秧、收割季节,雇用一个劳动力每天需工资80—100元。二是种植规模扩大,需购置耕作、插秧、收割、脱粒、烘干等农业机械,因而增加了粮食生产成本。而且现在的农业机械质量较差价格虚高,使用期短,修理费奇贵,有的修理费比新购置的费用还高。还有购置农机的补贴政策农民得不到实惠,因为农机生产部门知道农民购置农机有补贴,就把农机价格提价上去了。广大种粮大户对这个问题反映很强烈,要求政府有关部门认真处理好这一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和困难,提出如下建议:
一、建议省政府和有关部门继续加大对衢州市“粮食贷款担保金”资金的扶持力度,做大“粮食贷款担保金”规模。
“十一五”期间,省政府、省财政和省金融部门对衢州市“粮食贷款担保金”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使“粮食贷款担保金”能够正常运转,为衢州市粮食增产、粮农增收提供了基础保障。2012年衢州市“粮食贷款担保金”资金规模要达到2000万元,通过农村信用社放大贷款,每年“粮食贷款担保金”的担保贷款额度要达到1—2亿元。“十二五”末“粮食贷款担保金”资金规模争取达到4000万,每年担保贷款总额达到3—4亿元,这样总体上能够解决衢州市全市粮食产业发展的信贷资金的需求。“粮食贷款担保金”资金规模的扩大需要省政府和省财政的大力扶持,建议省财政加大对衢州市“粮食贷款担保金”扶持力度,争取对“粮食贷款担保金”支持额度2012年达1000万以上,“十二五”末超过2000万元。
二、建议把衢州市作为我省贮备商品粮的重要产区。
衢州市是我省主要商品粮生产基地,目前承担省商品粮贮备10万吨,占省内订单的五分之一。从调查情况分析,该市农民种粮积极性较高、种粮农户占全市总农户的近80%;种粮规模经营发展较好,初步实行粮食生产的专业化;种粮大户在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实行粮经结合、种养结合、农副结合,提高了粮田综合经济效益,促进农业增效,粮农增收。据衢州市行内专家及有关领导测算,要在衢州市稳定100万亩早稻种植面积,以亩产350公斤计算,总产可达35万吨,是衢州市目前承担省商品粮贮备10万吨的3.5倍。我们认为从提高我省粮食自给率,做到求人不如求自己来确保粮食安全来看,把衢州市作为我省贮备商品粮的重要产区是十分重要的,而且对减轻从省外调进粮食的交通运输压力改善也是有益的。建议省政府指定省有关职能部门对衢州市稳定100万亩早稻面积的建议进行调查、论证予以确定,并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和财力支持。
三、建议在全省有条件的地区推广衢州市“粮食贷款担保金”做法。
衢州市实行“粮食贷款担保金”制度,是一项制度创新,它抓住了牛鼻子,有效第解决了种粮农民贷款抵押难题,促进了粮食生产发展,受到了农民的欢迎。经过六年的实践探索,其运作模式已逐渐成熟,可以在全省有条件的地区推广这一做法,使全省粮农受益,为进一步确保我省粮食安全打下坚实的基础。
(发言人:民建界委员,衢州市政协副主席,衢州市粮食局局长,民建衢州市委会主委)
长期以来,由于种粮效益比较低,农户向银行贷款缺抵押物,种粮大户因种粮面积扩大,投入增加,贷款担保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为有效解决粮食生产贷款难问题,衢州市政府牵头,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配合,从2006年6月起,经过试点后在全省率先建立了种粮农民互保合作资金制度,也就是“粮食贷款担保金”制度。该制度规定按“政府扶助、协会牵头、金融合作、市场运作”方式进行,具体工作由省稻米产业协会、市种粮农民互保合作协会、与信用联社三家共同签订种粮农民互保合作服务协议书,共同筹措小额粮贷资金。信用联社按照互保合作资金实际到位数额1:5比例放大,这样贷款规模可达8000万元。六年来,从试行到2011年9月,全市粮食贷款担保金从100万元增加到1600万元(其中省财政支持800万元,市、县财政配套650万元,协会会员、粮食专业合作社投资150万元)。累计发放粮食贷款担保977户次,贷款总额10103.59万元。满足了一大部分种粮大户的贷款需求。有力地支持了粮食增产和粮农增收。
实践证明,建立种粮农民“粮食贷款担保金”制度的好处很多;一是完成了粮食定购任务,稳定了粮食生产规模。把互保合作粮贷资金与完成国家粮食订单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了粮食订单任务的落实,增强了农民国家观念,提升了责任感和守信度。二是手续简便易行,种粮农户能较快得到生产急需资金,做到了“便捷、优惠、长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三是政府扶持资金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输血型”变为“造血型”。四是运作安全,规避了金融风险,资金规模逐年扩大,但至今未发现一起拖欠赖账情况。五是行业协会工作有了具体抓手,使为农服务不成为一句口号。行业协会以“无偿、互利、服务”为宗旨,围绕“粮食贷款担保金”制度的贯彻落实,穿梭于政府与种粮大户之间,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工作,发挥了政府有力的助手作用。
衢州市建立的“粮食贷款担保金”目前发展形势良好,深得人心,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有:
一、“粮食贷款担保金”规模太小,还不能满足种粮农民的需求。
2011年,衢州市“粮食贷款担保金”资金规模1600万元,发放担保贷款376户次,累计发放贷款总额3579.69万元,对缓解部分种粮大户的粮食生产资金缺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从受益面看,受益的种粮大户只有全市10亩以上种粮大户的5.4%。即使全部放贷给百亩以上的种粮大户计算,也还有20%的百亩以上大户没有受益。从资金需求看,种粮大户反映,每亩耕地每年种二季水稻,亩产粮食800公斤以上,两季需投入生产成本1500元以上(早稻700元、晚稻800元)。按此估计,全市200万亩粮食面积在种粮农民自备生产资金基础上,需要1亿元信贷资金。如果加上粮食加工企业的周转资金、粮食收储、销售等,年信贷资金需3亿元以上。
二、粮食生产成本提高,种粮利润减少。
一是农村劳动力逐步转向非农产业,雇用农业劳动力的工资提高,水稻插秧、收割季节,雇用一个劳动力每天需工资80—100元。二是种植规模扩大,需购置耕作、插秧、收割、脱粒、烘干等农业机械,因而增加了粮食生产成本。而且现在的农业机械质量较差价格虚高,使用期短,修理费奇贵,有的修理费比新购置的费用还高。还有购置农机的补贴政策农民得不到实惠,因为农机生产部门知道农民购置农机有补贴,就把农机价格提价上去了。广大种粮大户对这个问题反映很强烈,要求政府有关部门认真处理好这一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和困难,提出如下建议:
一、建议省政府和有关部门继续加大对衢州市“粮食贷款担保金”资金的扶持力度,做大“粮食贷款担保金”规模。
“十一五”期间,省政府、省财政和省金融部门对衢州市“粮食贷款担保金”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使“粮食贷款担保金”能够正常运转,为衢州市粮食增产、粮农增收提供了基础保障。2012年衢州市“粮食贷款担保金”资金规模要达到2000万元,通过农村信用社放大贷款,每年“粮食贷款担保金”的担保贷款额度要达到1—2亿元。“十二五”末“粮食贷款担保金”资金规模争取达到4000万,每年担保贷款总额达到3—4亿元,这样总体上能够解决衢州市全市粮食产业发展的信贷资金的需求。“粮食贷款担保金”资金规模的扩大需要省政府和省财政的大力扶持,建议省财政加大对衢州市“粮食贷款担保金”扶持力度,争取对“粮食贷款担保金”支持额度2012年达1000万以上,“十二五”末超过2000万元。
二、建议把衢州市作为我省贮备商品粮的重要产区。
衢州市是我省主要商品粮生产基地,目前承担省商品粮贮备10万吨,占省内订单的五分之一。从调查情况分析,该市农民种粮积极性较高、种粮农户占全市总农户的近80%;种粮规模经营发展较好,初步实行粮食生产的专业化;种粮大户在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实行粮经结合、种养结合、农副结合,提高了粮田综合经济效益,促进农业增效,粮农增收。据衢州市行内专家及有关领导测算,要在衢州市稳定100万亩早稻种植面积,以亩产350公斤计算,总产可达35万吨,是衢州市目前承担省商品粮贮备10万吨的3.5倍。我们认为从提高我省粮食自给率,做到求人不如求自己来确保粮食安全来看,把衢州市作为我省贮备商品粮的重要产区是十分重要的,而且对减轻从省外调进粮食的交通运输压力改善也是有益的。建议省政府指定省有关职能部门对衢州市稳定100万亩早稻面积的建议进行调查、论证予以确定,并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和财力支持。
三、建议在全省有条件的地区推广衢州市“粮食贷款担保金”做法。
衢州市实行“粮食贷款担保金”制度,是一项制度创新,它抓住了牛鼻子,有效第解决了种粮农民贷款抵押难题,促进了粮食生产发展,受到了农民的欢迎。经过六年的实践探索,其运作模式已逐渐成熟,可以在全省有条件的地区推广这一做法,使全省粮农受益,为进一步确保我省粮食安全打下坚实的基础。
(发言人:民建界委员,衢州市政协副主席,衢州市粮食局局长,民建衢州市委会主委)